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隋唐大猛士在线阅读 - 第1075章 当为万世开太平

第1075章 当为万世开太平

    “陛下,如今国家统一,天下安定,应当大力推行教化。陛下推行科举,兴办学校,但许多学校还缺少书籍,大多书籍还是孤本,被许多士族、权贵、官员们私藏,这必然影响知识在民间的传播,甚至不利于书籍的保护。”

    秘书监虞世南陪同皇帝参观皇家大图书馆观文殿,站在那满殿书籍之间向皇帝建议。

    虞世南是当世有名的大书法家,同时也是位很有名的诗人,他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哥哥就是隋朝四贵之一的虞世基。不过当年虞世基权倾天下之时,虞世南虽与他同住,却依然甘守清贫,绝不跟兄长合污。

    也正因此,虽然隋灭了虞世基也死了,可他在新朝依然得到了重用。隋朝时他是秘书郎、起居舍人,到本朝后则先后任著作郎、秘书少监,一直到如今的秘书监。

    虞家江南士族名门,他的祖父仕南梁为始兴王咨议,父亲仕南陈为太子中庶子,都很有名望。

    虞世南的叔父虞寄,在陈朝时官至中书侍郎,因没有子嗣,虞世南便过继给叔父为子,取字伯施。

    他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决,年少时与兄长虞世基一起在著名大家顾野王的门下读书,受学十余年,勤奋努力精思不懈,有时十几天都不洗脸梳头,可谓是个学痴学霸。

    他还师法著名大家徐陵,后来徐陵也认为他得到了自己的真髓,后来又拜同郡的和尚智永为师学习书法,而智永和尚正是王羲之的七世孙,因此后来虞世南的书法,深得书圣真传。

    正是因为年少之时的这些努力,所以虽然后来陈灭入隋,他也依然得到了重用,只不过因不满兄长的所为,在隋朝时也还比较孤僻。

    入隋之后,罗成不计较他是虞世基的弟弟,对他很是重用。

    虞世南这几年最大的一个功劳,就是在他的主持下,把隋朝藏书的观文殿整理恢复。

    观文殿是在隋大业年间修建,完全遵照的杨广的意图建造的,而当时参与修建的正有虞世南。

    观文殿前的东西两厢都是书堂,各有十二间。书堂和大殿之间由刻着龙凤图案的青石板铺成甬道。每一间书堂里都设有十二只镶珠嵌宝的书厨。

    据说杨广非常喜欢来书堂巡幸,因为杨广非常喜欢看书。

    “陛下,当年隋一统天下之后,吏部尚书牛弘曾建言征集民间书籍,诏令天下,献书一卷,赏绢一匹。”

    在朝廷的重视下,隋朝从民间收集到了许多书籍,其中有许多珍本孤本。朝廷派专人整理这些书籍,将之分类,对于其中重要的书籍还令抄录五十副本,珍藏各处。

    甚至因为收到了许多世家珍藏的古籍珍本,还对现流行的许多书中的错误之处有了现更正。

    罗成走在观文殿中,现这座完全修复后的大殿,很是精美,如今这里再次藏满书籍。

    东西两殿的书堂结构相同,十二间小书堂里,南北对称装有明窗,精巧玲珑。书堂里面的雕刻工艺,神奇巧妙达到极致。

    雕画的梁栋,绮丽的天井,华美的橼头,交相辉映,流光溢彩。

    每三间书堂中间开一个方方正正的门户,门口垂挂着彩锦织的帘贴紧,门顶上还有两个栩栩如生的仙人把门。

    门口的地上甚至还安放着机关。

    当罗成将至,就有宫人高擎着香炉,在御前引路。

    距离宫门一丈远的地方,宫人用脚踏中机关,门下的两个仙人飘悠降下,捧起帘幔徐徐上升。

    同时两扇堂门洞开,书橱也都开启,皇帝看完书离开书堂,门上卷着的帘幔又垂挂下来,恢复原样。

    书堂藏书万卷,所收之书,都是由校书郎以规整的楷字抄书,没有丝毫的改动和错误。

    书的剪切装帧既华美又干净。

    “陛下,自秦汉算起,直到隋,文人所撰写的著作,没有能比的上的。”

    隋乱时,观文殿也差点毁于战火,幸好得到保存,但当时许多书籍也遗失,近年不断增添新书,才恢复当初的盛况。

    罗成抽下一本书,翻看着,这里藏的书并不是那些珍贵的原本,而基本都是隋时抄录的新本。

    “征集新书这是好事,为了能让大家积极献书,朝廷可以特别说明,他们献上的书籍,按照不同的分类,给予不同的赏赐,比如最少每卷赏绢一匹,而一些珍贵的书籍,可以赏绢每卷十匹百匹都可以。同时,为了能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朝廷征集这些书籍,只做抄录,抄录完成后,原本再归回旧主,不掠他人之珍藏。”

    书在古代那是极珍贵的,甚至大多藏于那些士族手里,而这些人一般是不愿意把书外借,更别说献书了。

    千百年来,华夏文明薪火相传,许多经典流传下来,却也导致不少错误之处,这就需要从其它珍藏本里对照现,予以更正修订。

    “还有啊,观文殿很华丽,但仅仅做为皇宫藏书,还是有些不够的。朕认为,有必要在六京,俱开设一座皇家大图书馆,馆中藏书十万卷,按经史子集各予分类,修订目录,分别珍藏。不再局限于只供皇室官员们观看,无论官民士庶,只要干净整洁,都可以到图书馆借阅图书。”

    虞世南惊讶。

    “无论士庶都能借阅?”

    “当然,哪怕他是个乞丐,只要他能衣着整洁,手洗干净,身上没有异味不影响到他人,也是可以让他进入图书馆中借阅图书的。”

    让知识传播更广,让知识走出士族大家的垄断,罗成认为很有必要,如果知识不传播出去,科举制度也没多大意义,考来考去都是那些士族之家的子弟,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造纸和印刷技术的提升,使的书籍的成本也降低了不少,秘书省做为朝廷的机构,当起到指引作用,收集民间藏书,校正整理编修四库书目,对许多孤本珍籍抢救性的整理修复,抄录或印刷副本。”

    皇帝之前甚至都已经决定把科举必考书九经每本雕板刊印万本,六京同时售。

    同时皇帝还指定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本纪传体史书为官方正史,同样各雕刻刊印万本,一起行。

    将来,朝廷的国史馆把大秦创业起居注和晋书、南史、北史、宋、南齐、梁、陈,魏、北齐、周、隋书,这十二本晋南北朝直到秦的史书修好后,也都将刊印万本,列为正史。

    汉代图书馆藏书目录编有七略,为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技、诗赋六大类,加上概论性质的辑略,总题《七略》。

    罗成打算按后世的分类法,直接把所有的书籍整理编录为经史子集四部。

    这项工作就交给虞世南负责的秘书省来做,工程肯定浩大,但这是值得去做的。

    “伯施啊,你说什么叫华夏?什么叫中国,什么又叫汉人?朕以为,是因为文化,是先秦以来,代代相传的文化,把我们凝固为一个整体,因此就算朝代改换,江山易主,可始终不变的,是我们都是华夏,都是中国人。将文化传承下去,这是我们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这与开疆拓土是一样重要的。”

    “不仅仅要有武功开疆拓土,还得有文治文明相传。”

    虞世南听完这一席话,激动万分。

    “臣幸得陛下交此重任,定不负使命,就算穷其一生,也要完成这项使命!”

    罗成拍了拍他的肩膀,“吾辈当牢记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