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兄弟游园
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兄弟游园 “这个……”钱乙都懵了:“太后,从医家的观点,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翻修宫室,移走这些恶土,一劳而永逸。” “糊涂!”高滔滔不由得脱口而出:“如今陛下未安,尚要大力营造宫室?!群臣会是如何态度?” 钱乙只好躬身道:“实在不行……那就只处理地面?掀开金砖,用水泥封闭土层,再重新铺设……不过,不过这也是治标不治本。” 高滔滔叹息了一声:“钱国医先下去吧,此事容老身再想想。这事情绝对不许对外泄露一字,还有陛下那里,多用心。” 钱乙躬身道:“臣一定尽力,不过……” 说完一声叹息:“臣,一定尽力。” 说完退出殿门,转身离去了。 高滔滔待到钱乙走远,从嘴唇颤抖,渐渐定下了心神,最终露出决绝之色,一把抓住舒国长公主的手:“宝安,我意已决,或者,这就是天意。” “如今内中只有二殿安稳,便将官家移到庆寿殿安养,哥儿由老身亲自照应。” “至于你二兄,也只能先出外就第。眼看春末了,盛暑一至,又多受一年摧残。” 舒国长公主低着头:“一切自由母后做主。” 高滔滔拉着舒国长公主,眼泪又下来了:“或许这就是你皇兄至仁纯孝的福报,形势所格,不得不如此啊……” …… 政事堂,现在应该叫都省了。 蔡确得到了章惇的回复,表示他愿意支持赵佣。 而且章惇做得更绝,约知开封府蔡京日领壮士在外廷待变,私下告诉蔡京“大臣共议建储,若有异议者,当以壮士入斩之。” 今天三省、枢密问疾之后出来,大家一起到枢密院南厅议事。 所有人都知道?皇帝的日子不多了。 大家坐定之后?蔡确首先发难,对王珪说道:“相公为群臣之首?到今天还拿不出章程吗?” 王珪没有说话。 章惇说道:“唯今之计?是不是先请立东宫?” 王珪还是没有说话。 蔡确站起身来:“相公,今日不吐一言?怕是出不得此厅。” 王珪抬起头:“两位什么意思?今上还在,立储之意?当出于上?此岂是为臣者所当为?” 章惇也站了起来:“如今天下沸议,何不早立储君,以安天下?相公是不以天下为念吗?” 蔡确阴恻恻地说道:“早立东宫,明正而言顺?相公一味推搪?莫非另有异谋?” 王珪讶然,不觉口吃:“什么……什么异谋?上自有子,复何异!” 蔡确与章惇相视一眼,却是完全没有想到王珪会这样答复。 章惇是狠人,既然王珪这样说?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以免再生反复:“既然如此?何不再请入宫,今日便定下来?” 王珪说道:“才问了起居?岂可又打扰陛下安养?何妨明日?” 章惇冷笑:“择日,何如撞日?” 王珪尚在坚持?却见门外远远走来一个中官?正是高太后的中官梁惟简。 王珪如蒙大赦?赶紧上前问道:“梁都管,可是内中……” 梁惟简说道:“原来三位都在这里,那倒是省却咱家多跑腿了,太后懿旨,明日里问定起居,改在庆寿宫。” 王珪诧异道:“却是为何?” 梁惟简说道:“太后的意思,是庆寿宫有花园池沼,风景,气候,房间,都远比旧宫福宁殿舒适,离宝慈宫也不远,有太后看顾着,宫人们也得更尽心。” “对了,还有延安郡王,太后已经收育于宝慈宫,明日起居,她会带郡王过去。” 对三人施了一礼:“咱家就不耽误相公们料理大政了,几位相公辛苦。” 说完抛下瞠目结舌的三人,施施然地去了。 王珪看着章惇蔡确满脸的失落之色,心中暗爽,却没有露出一点幸灾乐祸的表情,认真地问道:“两位,还要现在就入内请起居吗?” …… 癸巳,帝大渐,迁御庆寿宫。 以延安郡王冲幼,太后亲育于宝慈宫。 出雍王赵颢就第。 雍王请见太后,母子相哭,然事终不回。 王乃请日问起居,从之。 翌日,三省、枢密院入问,见帝于榻前. 王珪言:“去冬尝奉圣旨,皇子延安郡王来春出閤,愿早建东宫。” 凡三奏,帝三顾,微首肯而已。 又乞皇太后权同听政,候康复日依旧,帝亦顾视首肯,珪等乃出。 …… 对于朝臣来说,这是太后属意延安郡王的明确信号。 还能不明确吗?移陛下到离宝慈宫最近的庆寿宫,让延安郡王赵佣住进自己的宫里,同时将赵颢移居宫外王府。 还能有比这更明确的信号了吗? 据说几人出来的时候,正逢雍、曹二王等候入见,章惇厉声道:“已得旨,立延安郡王为皇太子矣。奈何?” 雍王道:“如此,天下幸甚。” 已而禁中按堵如故,蔡确、章惇、邢恕,各言有定策之功。 …… 开封府,城北李氏庄园。 桃李正艳,换做往年,汴河大堤,城北各处对外开放私家园林,那是画舫穿梭,游人如织。 不过今年因为皇帝陛下的病情,再美的美景,也让开封府的百姓也高兴不起来。 平心而论,大宋官家真的不错,虽然之前走了些弯路,搞得开封府沸沸扬扬,但是自打安石相公第一次去相后,各项对小民不利的律法、机构逐渐裁汰。 之后几任开封府尹都是能吏,打小苏探花订立开封府制度起,整个帝畿,包括三畿四辅十几个县,日子真是一天天的好过了起来。 到如今刚好十年,这十年,是金子都换不来的十年。 尤其是最近三年,宋国连续大丰收,各路漕粮,源源不断地送到京师,前年更是高达一千多万石,去年也多达八百多万石。 民间积蓄也变得丰厚起来,物价在悄悄上涨,但是百姓的日子却不但不觉得煎迫,反而变得宽裕。 原因就是东西多了,老百姓收入的增加,远远超过了物价的上升。 叫苦的大概就是官吏,但是官家早在十年前就给他们涨了俸禄,他们才是最早一批受益者,如今只是渐渐被百姓追平而已。 但是官家的俸禄不是白拿的,以前的吏员们在地方上由豪强充任,只手遮天,而到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吏员是为了一份俸禄挤进公务员队伍里的人,兢兢业业地干着差遣。 别说百姓,就连地方官都觉得顺气了很多。 而这一切,淳朴老百姓们认为,我皇帝官家的功劳最大。 所有人最担心的,就是这样的局面,会因为官家病势加重,而最终变成一场过眼繁华。 大相国寺的香火极为旺盛,都是自发前来为赵顼祈福饿大宋子民。 新任蔡知府,更是能吏里边的能吏,将开封府治得几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牢狱都空了。 今日里偷得一点清闲,蔡京和蔡卞相约在此游赏。 李家园林的主人,将兄弟俩引入花园八角亭之中,布上碳炉茶水果点,施礼而去。 兄弟俩如今的权势,在京中也算是数一数二。 元丰改制之后,蔡卞被赵顼提拔为中书舍人兼侍讲,年前刚进了给事中,既清贵又紧贴着皇帝,风头甚至胜过蔡京一头。 蔡卞给蔡京布上茶水:“兄长近日辛苦了。” 蔡京摇头:“萧规曹随而已,蜀国公当年制度订立得完善,几任府尹迭有更张,但是看来看去,还是当年蜀国公原先的制度更加合情合理。” “我只要改回去,督促好官吏们,这职务啊,那是最轻松自在的一次。” 蔡卞不由得就笑了:“皇畿府尹,还能当得轻松自在,这话要是传出去,朝官们要以为兄长如章子厚一般傲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