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苏厨在线阅读 - 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贪官

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贪官

    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贪官

    前不久铁路已经修通,其中泗水大铁路桥、沂水大铁路桥,每座桥耗资高达五十万贯,是大宋如今最高的工程成就。

    苏油点头:“汴海铁路全长一千两百里,观儿明日便能在海州城里吃海味了,不过扁罐你得把观儿照顾好。”

    “对了,东海水晶驰名天下,别忘了给观儿买几件首饰。顺便也给弟弟带几块原矿回来。”

    扁罐看了看漏勺,兄弟俩差了五岁,但是在成熟度上却分别属于两个阶段,笑着伸手过去揉了揉弟弟的肩膀,然后对苏油问道:“父亲有什么要带的吗?”

    苏油说道:“要不你给我托运一百斤海盐回来吧,如今京中都用雪盐,这原始的海盐反倒是不见了踪影,那天我和漏勺逛了两个万货集都没有找到。”

    石薇不禁有些好笑:“有了更好的盐,干嘛还要原盐?”

    苏油说道:“盐焗菜不用原盐就少了风味,说得盐焗坚果你不爱吃似的。”

    石薇都懒得理他,对扁罐说道:“楚州有个怪医,是张文潜的娘舅,杨介杨吉老,你们倒是可以去拜访拜访,顺便帮我带点医学院的新药去给他,他的医学倒是与天方医学有几分相似。”

    杨介出身是泗州医学世家,自幼聪明,举孝廉不就,立志学医,悬壶济世,每多奇效,遂成一带名医。

    泗州处决犯人的时候,郡守遣医生及画工解剖胸腹,察验脏腑,并一一绘制成图。

    杨介取此图参校古书,又取烟萝子所画,整理订正益以十二经图,撰成《存真环中图》一卷。

    其中有内脏正背侧面图,心气图,气海隔膜图,命门大小肠膀胱图等,是华夏古代人体解剖学的传论。

    他的厉害之处是善于治疗棘手的疑难杂症。如今大宋医学以运气学说为主流,而杨介却反对根据运气巡方用药,自成一套体系。

    有一富翁的公子突然患上一种怪病———在他眼中,所有正物皆以为是斜的。

    家中的书桌椅子之类本来摆放的整整齐齐,方方正正有条有理。富家子非让家人重新挪移令其斜位,惟如此他才以为正。

    寻遍医家,尽皆束手,富翁亲自带领儿子登门请求杨介为儿子诊治。

    杨介望闻问切后令其父先归,留下其子在杨家,摆下一桌酒菜,并找人陪他喝酒。

    席中杨介不断酬劝富家子开怀畅饮,一直让他喝的酩酊大醉,方才罢饮。

    酒后,杨介让人将他扶起坐进一顶大轿,让轿夫们抬着患者,颠颠转转久之,再令他坐塌而卧。

    次日醒来,杨介叫人送富家子回家。那小子到家后,看家中以前斜视之物都让理正。

    这一饮一醉,一颠一转,病竟然好了。

    其父母十分高兴,问杨介是如何治好了儿子这个怪病的,杨介回答:“令嗣无他疾,由于喝醉酒,没有正形,醉中摔倒,倒肝之一叶搭于肺上不得下,故视正物为斜。”

    “令复饮之醉,则肺胀,辗转之间,肝不下垂矣,药安能治之哉!”

    王定国从南海归来,抵达都梁时病风头疼,访求名医治疗。

    杨介收治,连进三丸,病痛立即消失。

    王定国感到神奇,恳求其方,杨介告诉他:“则用香白芷一味,洗晒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嚼一丸,以茶清或荆芥汤化下,即可祛病。”

    因在都梁境内得丸,具有神奇的疗效,王定国便将之命名为“都梁丸”,写信给苏油说发现了一个名医。

    再一打听不是外人,原来是张耒张文潜的娘舅,而张文潜又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这就好办了。

    荆王赵頵以医学院教授一职相召,命他来京。

    苏油说道:“要不这样,扁罐你便以迎接杨介入京为由,回来的时候顺便将他带来,免得到时候落人口实,说你随便搭乘火车。”

    扁罐说道:“孩儿理会得,此次搭乘火车还有一项任务,是去海州转船,将登海铁路后期规划给宗叔送去。”

    苏油问道:“海州那边安排好了?”

    扁罐点头:“飞鱼号在那边等着我们。”

    苏油又问道:“万一观儿晕船怎么办?”

    “呃……”

    扁罐只想着跟老婆显摆自己的航海技术,顺便带毕观游玩几个风景绝佳的海岛,却没有想到这一层来。

    毕观浅浅笑道:“没关系的,如果晕船,就在海州游览也行。”

    苏油也就没再说什么:“夫妻之间就是多体谅,什么事情都商量着来。观儿你也别事事迁就,还有那些家产,你要是管理起来嫌麻烦,就委托给史家的信托行。”

    “你文理皆精,所作的《伦理训类》,太皇太后和陛下都赞过的,还是要多在学术上下功夫,别因为家中琐事,辜负了这份天资。”

    这刻毕观心里真是万分感动,低头道:“是,谢谢爹爹。”

    ……

    庚午,北方普遍降雨,辽国的旱情终于得以彻底解除。

    不过这次雨来得又有些偏猛,辽主以大雨罢猎。

    辽国这几年的霉运,走得颇有大宋熙宁年后期的风范。

    乙酉,命吕大防为西京奉安神宗御容礼仪使。

    九月,乙卯,发太皇太后册宝于大庆殿。

    丙辰,发皇太后、皇太妃册宝于文德殿。

    礼制是个繁琐的东西,神宗朝的余事,到今日方算是完全走完。

    ……

    河东路,太原府。

    河东路提点刑狱毕仲游穿着麻衣草鞋,戴着斗笠,一副力夫的样子,正在太原府常平仓对面的旗亭里喝着大碗茶。

    太原府往北三百五十里,就是黄嵬山和雁门山重要隘口阳武寨,阳武对面,便是辽国最南边的一座城市——武州。

    河东路按访使刘正夫穿着一身道袍,一手举着一张占卜行医的布招,一手拿着游医的铃铛走了过来。

    牵一发动全身,河东路乃军事重要地区,武人在这里的势力庞大。

    现在已经查明,太原府常平仓使黄图禄,勾结祈州通判华中佑,阳武寨知寨史文韬,将太原府、祈州地常平仓相互添扑,调出粮食,用于走私。

    为了填补走私空缺,去年朝廷宽减役钱,两人联手做账,将宽剩钱通通转到了常平务上,又在朝廷赈济北方旱灾的时候,不顾百姓死活,克扣救灾粮!

    而且令人发指的是,救灾粮两人没有用来填补亏空,而是丧心病狂走私去了辽国!

    苏油恢复常平,增设救灾仓,目的就是平准北方粮食价格,如今宋地河北四路的粮价,基本还能控制在七百文一石。

    然而辽国灾情严重,一石粮食能够卖到一贯半以上,两斛就能换到一头牛犊,中间是翻倍的差价。

    临行前苏油曾经交代过三人,北方军事为重,此行的目的主要还是解决问题,得注意度的问题。

    不能伤筋动骨,不能过度扩大打击面和增加打击力度,要注意收着点。

    可是等到三人到了河东,见到满目疮痍的景象,不由得义愤填膺。

    老农攀着刘正夫的马缰哭喊:“朝廷屡降申斥,要顾念我们,可救灾的粮食在哪里?在哪里?”

    毕仲游坐镇太原,调阅刑档,发现河东路诸处牢狱都装满了人,里边多是因饥饿而流离就食的灾民。

    御史吕陶按视常平,却发现一路的账册尽皆完善,抽检仓库,各地常平仓除去救灾的那部分,也算是充实,账面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账面再怎么扎实,也和河东路的实情明显不符,很明显,救灾粮莫名其妙地没了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