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节 制度(3)
太学之事,至此基本定了下来,剩下的琐事,譬如学制,每季度的考核还有考核标准,自然有文臣跟博士们去商议。 身为皇帝,刘彻只需要定下框架跟基本政策就可以了。 真要事事都自己去办。 前有秦始皇,后有诸葛亮。 刘彻迟早累死…… 为了多活几年,刘彻可不想什么都管。 他甚至,从现在开始,就已经在为长寿做准备了。 北平侯张苍,济南的伏生,还有郡国地方的百岁老人的养生之法跟长寿秘诀,都被刘彻弄来了…… 刘彻现在就在上林苑里,养了几头专门产奶的牛…… “丞相!”刘彻看向周亚夫,问道:“武苑的学生,可已经确定下来了?” 相比太学,武苑的准备工作,就早了许多了。 早在去年,定下武苑的制度后,刘彻就让军方开始推荐深造的人了。 当然,跟太学一样,刘彻知道,这头几批,肯定是官二代贵二代******们的狂欢。 没关系没门路的,就得慢慢排队。 但,跟太学一样,刘彻知道,大趋势他个人的力量无法遏制,也遏制不了。 但是,军方吃相也不能太难看了。 什么好处都被你们占了,其他将士看了还不心寒? 所以,刘彻早就暗示过周亚夫跟其他军方巨头了。 你们想占好处,想让自己人先来,没关系! 但是,真正有才能的人,有军功的人,不能拦在门外。 另外,武苑不同太学,这是国家武备跟社稷基石,所以,草包们还是不要来了。 想镀金。可以去光禄勋! “回禀陛下,臣等已经定下来了,首批武苑生源,合计三百二十一人。已经奉命交割了职位,正在来长安的路上,臣预计,他们将在春三月武苑开学之前,全部抵达长安!”周亚夫出列奏道:“此乃名单。请陛下过目!” 作为武苑山长,兼任武苑督将军,周亚夫还是很热心的。 其他将在武苑担任教官跟教授的巨头们,也是非常兴奋,一个个摩拳擦掌的看着刘彻。 武苑以后,天下武人,都是他们的门生子弟了。 只要不作死,子孙后代,可以长久享用这份福泽。 刘彻接过名单,看了看。老实说,从名单上,是根本看不出猫腻的。 所以,刘彻只是略略的看看,然后交给身旁的汲黯,吩咐道:“将这份名单造册归档,然后,去请丞相,将诸位生源的履历档案,一同拿来。归入石渠阁!” 对武苑,刘彻是极为重视的。 未来,他将时不时的出现在武苑,甚至可能亲自给武苑上课。或者请武苑学生代表入宫交谈。 毕竟,黄埔军校的故事,刘彻可是非常清楚的。 吩咐完这个事情,刘彻就问少府令刘舍道:“少府,武苑及太学教材,如今完成的如何了?” 刘舍马上出列奏道:“回禀陛下。臣受命陛下,督造《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太公兵法》及俞候所著《梁王用兵纪略》、丞相周亚夫所著《用兵纪要》、卫尉广及曲周候寄、弓高候颓当等合著之《离合书》等,计有九书,经合并增注后,共两百二十一卷,百余万字,今已雕刻完毕,即将付印,武苑开启之前,应能印刷完毕!” 刘彻听了,满意的点点头。 其实,少府本来是不可能如此迅速的就完成这样规模的雕版印刻工作。 但孙子、吴子等传统兵书,早在两年前,就已经雕刻了数套雕版。 至于其他新兵书,则是刘彻鼓励和怂恿俞候栾布、周亚夫还有李广、俪寄、韩颓当们写出来的。除了俞候栾布外,其他人是刘彻游说了很多次,许下了许多好处才答应的。 毕竟,这些经验和心得,都是这些家伙的吃饭工具,若不是刘彻是皇帝,根本不可能让他们交出来,公开给其他人去学的。 但,这些代价是值得的。 周亚夫就把他老爹的兵书跟他自己的用兵经验心得贡献了出来。 而李广、韩颓当、俪寄三人则合著了二十多万字的骑兵训练和指挥、作战、管理和使用心得,命名为《离合书》取骑兵本以离合之兵的意思,算是当代骑兵建设和使用的最前沿心得、理论。 但这还不够! 刘彻看了看列侯们,道:“九本啊,朕觉得,还少了一本啊!” “朕听说,昔年淮阴侯,著有一册兵书,名为《韩子兵法》,世人俗称曰《淮阴兵书》,石渠阁之中,就收录了一册上卷,但还有下卷,下落不明……”刘彻托着下巴,问道:“朕闻说,此兵书下卷,为人分成三册,各自收录啊,未知在哪三位爱卿手里啊?” 当年,淮阴侯韩信,为吕后、萧何设计诛杀。 其生前,著有一本兵书。 韩信本人,极为自傲,于是将之命名为《韩子兵法》,其意是要跟孙武、吴起、孙膑、司马骧且这些兵家先贤之作相提并论。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作为楚汉争霸中的绝世天才,用兵如神的当时第一名将。 韩信这么起名,自然是名正言顺,没有人敢说什么。 但是,韩信死后,作为乱臣贼子,韩子兵法这个名字就不能用了。 于是,被人改称为《淮阴兵书》又或《淮阴遗策》《淮阴兵法》等称呼。 上卷,被萧何从韩信的宅邸搜了出来。 但下卷,却成了疑问。 传说,韩信死前,已经有所预料,所以,偷偷将这下卷,分别交给了他的昔日部将保管。 甚至有的部分是数人持有。 这些人,得了韩信的兵书,自然将之当成了传家宝,秘密收藏。 别说皇帝了。就是这些人,也不清楚除了自己外,还有谁持有。 当年,韩信的部将。或者曾经在韩信手下为将的人,又是多如牛毛,遍及各军。 就像周吕候吕泽一样,根本没办法清算跟搜查。 于是,这就成了悬案、疑案。 历代天子。也没敢提起这个事情。 怕的就是引起君臣离心。 但现在,刘彻命岑迈在茂陵邑之中,起了凌烟阁,为汉室历代功臣名将立碑左传,画像,甚至立人物雕像,并且四时祭祀。 其中,本来朝廷认定的‘乱臣贼子’们,像淮阴侯韩信,周吕候吕泽、梁王彭越、九江王英布、韩王信、燕王卢绾。都是画像而不名,立传而不述,虽不祭祀,但褒以庙谥,列其传、功勋,作其简述。 而天字第一号大反派,boss,项羽,更是被刘彻封为‘鲁国公’,过继了刘舍的儿子。去给他继承香火,准许他永为汉宾客。 更将谷城,化为项羽享受血食的祭祀之地。 这样一来,原先所谓的担忧和顾虑就没有了。 于是。刘彻就光明正大的催问了。 毕竟,韩信的兵书和用兵思想,是楚汉争霸时,汉军这一方的精髓所在。 虽然,可能很多,都已经不适合未来战争的需要了。 但是。其用兵思路跟战略思想,却是能共通的。 即使不考虑这些,单单就是给子孙后代,留些物质文化遗产,保全韩信的心血,也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列侯们听了刘彻的询问,却都是眼观鼻,鼻观心,没有一个人站起来主动捐献。 刘彻看着也不急。 他清楚,这些家伙,就算愿意捐献,也不会在这样的公开场合捐献。 不然,那不就成了****了?证明了他的祖先当年瞒着惠帝、太宗,私藏逆贼之物? 欺君之罪,可是要掉脑袋的? 即使刘彻真的不追究,也会成为自己祖先的污点,被人指指点点。 但私底下,上交捐献,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而且,刘彻也不是没有听到些什么风声。 毕竟,几十年了,当年的绝密,到了今天,其实很多都已经有了风声跟传说了。 甚至有的当年的当事人,如今已是被废除了封国,旧时王谢堂前燕,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些秘密,就更难守住了。 现在,刘彻就知道了,至少两部分《淮阴兵书》的下落。 所以,假如某人不想给的话,刘彻会让他知道,什么叫做强制捐献。 对文化知识,刘彻向来的态度就是——不能变成某个人的私藏。 好比《孙膑兵法》汉室之后,就遗散了两千年,直到后来****考古,才从坟墓里挖出来,这像话吗? 还有,现在依然在传承的许多先贤著作,都是因为某些家伙喜欢藏着掖着,结果,两汉之后,就只剩下了书名跟大概概述,其他内容,全部不可考。 《尚书》当年孔子编辑跟整顿的时候,还有一百篇。 现在,就剩下了二十八篇,就这还辛亏是有伏生,在秦朝宫廷时,记下来的。 不然,这二十八篇都没有了! 刘彻可不想两千年后,后代子孙,想看看祖先的思想跟文化时,却发现,一大堆的遗散、遗失、失传。 所以,这武苑、太学、甘棠,其实也有保存和保护,传播、弘扬先贤先圣文化思想的作用。 因为,文化跟思想这东西,只要知道的人多了,就必然不存在,失传的可能性。 尤其是雕版印刷跟白纸出现后,更将这种可能性降到了几乎为零的地步。 可以说,除非日后发生核战争,地球被蘑菇犁一遍,或者出个十全老人,玩文字狱,人为性毁灭和消灭、禁绝! 不然,先贤们的著作跟论述,以后就不大可能再失传了。(未完待续。) PS: 一万字完成,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