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在线阅读 - 第三百二十一章 铸造银币

第三百二十一章 铸造银币

    “李太宰啊,倭国的白银真的很多啊!”

    “一船的白银,整整八百万两的白银,就为了买一道圣旨。朕把册封的圣旨卖给他了。”

    赵桓先给李纲交了个底,册封都是是商量好的事。

    但是这一船的白银,算是让赵桓始料未及。

    李纲沉默,自己这边为了铜钱挠头的时候,自己官家这边写了道札子,直接搞八百两白银出来。

    如果按照市价换算,十两白银就是十贯铜钱,一两白银约为一贯铜钱使用。

    但是白银并不是货币啊!

    事实上一两白银,通常能换两贯铜钱!

    毕竟大宋的铜钱都是铁铜钱,而且还薄的很。

    李纲沉默,赵桓最近手中的圣旨,先是送到了荆湖北路,荆湖北路杨幺攻破的州府直接归附了汴京。

    连带着整个荆湖北路全部归附。

    而第二道圣旨,直接送到了福建路和广南东路,这两路虽然不富,但是确实整个大宋社会的基础,产盐大路!

    而第三道圣旨,卖了八百万两白银,不仅如此,每年还有五十万两白银入账的岁币人,让李纲怀疑人生。

    “官家生财有道,臣远不能及。”李纲俯首拜道,反正官家有钱,大宋就有钱。

    “此乃国事,这八百万两白银,归了国库吧。”赵桓决定把这笔钱进国库,李纲这个太宰当的不容易,省的他老惦记自己的内帑。

    “这八百万两白银,全部按两打造成银饼,每一两的银饼折合一贯铜钱,不知李太宰以为如何?”赵桓问道。

    这八百万两白银,能打造出一千万的银饼出来,就是一千万的贯啊!

    事实上,锻造的时候,会掺杂一些锡来防腐,还有铁铜掺和起来。

    “官家,民间银两交易都是通过秤,还要切割,着实不便,这也是白银迟迟无法在市场上流通的问题,实在是太难计数了。”

    “而且白银成色不一,也造成了流通上的困难,官家,臣以为,可以由官府打造银钱以供天下百姓使用。”李纲想了想说道。

    银饼交易实在是繁琐,而且因为各地成色不足,导致银两交易常常出现问题。

    “关中军饷共计六万石米,四十万钱,其中四十万钱,以十万两银,五千两金折支。一两银折合一贯钱是可行的。”

    “官家,若是能够打开航道,与倭国长期通商的话,每年能铸造一千万银钱,则可大大缓解大宋之缺钱的现状。”李纲还在劝谏。

    赵桓想了想说道:“你的意思是,铸银币?”

    大有可为啊!

    只要有白银,统一有官府回收银两,锻造银币,则可以大大的缓解市场对银两交易的抵触!

    而且有利于控制银根,通过银钱控制天下,李纲这个建议不错。

    他在想要不要将自己的头像印在银币上?

    技术是觉得能够达到,但是这事估计也就这么一想,中原王朝的价值体系里,钱的排序并不是很高,他这么做是在作践自己的身份。

    只有欧罗巴的国家,才喜欢把头像印在银币上,供人使用。

    但是赵桓可以印点别的东西上去,目的是为了防伪。

    “可以印上大宋通宝,银七分,锡一分,铁铜一分,镀锡一分,就叫大宋银元吧。”赵桓决定锻钱,只不过锻造的是银元,来刺激经济,提高税赋。

    镀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白银损耗,定期投放新币,回收旧币镀层锡就能当新币用了。

    “还有一事,太宰,倭国想要与大宋通行货币,这事你怎么看?”赵桓问道。

    这事必须仔细斟酌,大宋货币国际化的道路,现在到底合适不合适?

    李纲也敏锐的感觉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与倭国通行货币的好处很多,但是那都是基于大宋国力强盛,现在这个时间点上,通行货币,不可取。

    “官家,臣以为通行货币,可促进两国商贸,增加对倭国的影响力,毕竟发行权在我大宋手中。”

    “官家册封了倭国王,自然是法理上的开疆拓土。而货币通行,则可以在货币一事上开疆拓土。”

    “可是凡事有利有弊,现在大宋缺钱,如果与倭国通行货币,本身大宋就缺钱,这样一来,就更缺钱了。”

    “而且对流通在日本的货币,大宋也无法监管。平白增加钱的损耗,臣以为直接通行货币不可取。”

    “但是官家,咱们有钱引啊。通行钱引倒是可以。反正都是纸。”李纲将自己的话说完。

    赵桓点头,论阴人这种事,赵桓觉得自己这辈子想赶上李纲,怕是没戏了。

    李纲一出手,就是交子通行。

    在大宋钱引,交子都是擦屁股纸,到现在蜀中的态度都极为反复,不就是当初交子的事给蜀中闹得离心离德了吗?

    李纲不通行货币,而是交子,运到倭国的货物都是用白银结算,倭国运到大宋的货物都是纸币结算。

    赵桓看着李纲,这个人能把自己的感官封闭试验搞成黑棺材,果然是个带恶人啊!

    “朕觉得可以。”

    “臣还有一个建议,那就是派遣一些工匠到倭国,帮倭国开采金山和银山。”

    “倭国产银产金,可是缺少勘定,也缺少产银产金的技术,臣以为挖矿这事,派点工匠指导一番,早点把金山银山挖出来送到大宋才是正理。”李纲笑着说道。

    “可以,李太宰安排就是。”赵桓点头,这个建议不错,可以增加倭国的白银产量,大宋才能源源不断的铸钱,刺激经济发展。

    李纲继续说道:“旧矿三七分账,倭国崇德王七成,我大宋三成。而新矿我大宋七成,倭国崇德王三成。官家臣以为这个比例是合适的。”

    “毕竟没有我大宋工匠勘定和指导,他们倭国产出这八百万两白银要有好几代人了。”

    赵桓一愣,这技术入股就要七成收益?他犹豫的问道:“是不是有点多啊。”

    “多吗?臣先从八成收益谈起,若是不成就七成。不能再低了。”李纲摇头,没有大宋的技术,他们倭国能开出多少矿来?

    他们只能挖出些露天的裸银矿!那些矿床里的白银矿,只能干瞪眼,不仅如此,他们锻造的技术极差,火耗极大!

    “那李太宰和平清盛谈谈这个技术入股的事,看倭国能不能同意。”赵桓点头,他心里倒是对分成期望不大。

    “倭国会同意的。”李纲非常有信心的说道。

    倭国、金国、辽国有一个算一个,就技术上,大宋还是有足够的信心,这个分成也不是李纲张口就来,胡说八道,这事是有先例的。

    在占城,就有大宋帮忙开办的银矿,分成就是三七分成。

    “官家,倭国地界上的白银是真的多啊!”李纲提醒了一句赵桓。

    赵桓仔细品味了一下这句话,颇有深意的看了一下李纲,表示朕懂了这句话的潜台词。

    这白银是倭国地界的,现在,这些白银属于倭国的,但是到最后,还是属于大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