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在线阅读 - 第四百零九章 昭勋阁特制章

第四百零九章 昭勋阁特制章

    最后赵桓给赵光义配的人,是杨业。

    赵桓决定给赵光义多配一个杨业,是因为杨业的功绩,也配得上这封殊荣。

    杨业为建雄军节度使,号无敌,驻守雁门关多次大破契丹,威震契丹,后汉灭亡,他随太宗北伐契丹,被监军王侁威逼。

    在雍熙北伐中,他毅然从朔州出兵,北击契丹。

    杨业力战,自日中至暮,手刃数百人,力战而竭,受创数十处,血流如注,为辽军所俘,绝食三天而死。

    王侁以语激杨业,又在陈家谷又不听潘美劝阻擅自带兵离开谷口。

    导致杨业无法撤退,没有援兵,孤立无援。

    因为宣传口的一些关系,导致宣传出现了偏差。

    后世人多认为杨业的死,完全是因为潘美而死。

    潘美作为行营都部署,忠武军节度使,最高指挥者,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这毫无疑问。

    而王侁、刘文裕、侯莫陈利用作为行营都监,就和白莲花一样干净了吗?

    这是一场潘美默许,三名行军都监的共同执行,一场延续了五代十国到赵宋,晋、梁两大军头集团,互相斗争的一出剪影罢了。

    当时西路军出现了军头互相斗争的戏剧,而东路军曹彬那里,也差不多一样,内耗极为严重。

    到最后王侁背锅,潘美、刘文裕罚酒三杯,侯莫陈利用直接放过而结束。

    这样的处理结果,其实和他们的责任有一定关系,主要和赵光义的亲疏远别有关。

    王侁在后周的时候就是枢密使,在宋太祖赵匡胤时为将。

    而潘美,侯莫陈利用是赵光义的亲信,刘文裕更是赵光义的亲信。

    只有杨业是后汉降臣。

    牺牲杨业,搞掉王侁是最后的结果。

    赵桓曾唯结果阴谋论的推断,这场陈家谷杨业之死的背后,站着的是赵光义。

    但是他没有证据,他只是怀疑。

    杨业的死,是一个悲剧。

    赵光义的无能的表现,他无法驾驭手下大将,导致大将内耗,凭白的丧失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

    纵观大宋一百六十年的征战,处处就四个字,互相掣肘。

    把好好的战局、政局生生搞到崩溃。赵老二一系的人,似乎都喜欢这个调调。

    当然,靖康的事,是大宋三傻蠢到令人发指导致。

    赵桓准备把杨业立在赵光义一朝的陶塑,他们的恩怨纠葛,都让他们去地下弄个清楚吧。

    他要建立的昭勋阁,目的是为了表彰现在大宋的功臣,杨业都有了位子,自然也要给狄青、王安石都给加上。

    赵桓将自己梳理的名单交给了李纲和李邦彦,让他们考虑一下。

    “种少保不在太上皇之侧?”李邦彦看着名单愣愣的问道。

    徽宗的名单里孤零零的只有一个韩忠彦,韩琦的儿子。

    而且李邦彦可是亲历过宋徽宗一朝,韩忠彦两次被下放知府,其实在朝堂中的时间并不长,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却终究怀才不遇,郁郁而终。

    “种少保当然立在朕的庙宇里,难道还能立在太上皇的庙宇里?”赵桓不满的哼了一声。

    其实如果不是蔡京的名声太臭,贪腐太过严重,仅从政绩上,蔡京还是够格的,可是坏就坏在了他贪腐极为严重。

    李邦彦也是同理。

    李纲幸灾乐祸的看了李邦彦一眼,说道:“这是早就定好的,少保配享官家的太庙,毕竟少保在太上皇时,雪藏数年之久。”

    “哦,哦。”李邦彦叹气,这份名单上没有自己。

    倒是李纲、王禀、李纲都在名单之上。

    “当然了,朕这朝的功臣现在不立陶塑。也不祭祀。”

    “功臣名单还有很长,朕打算随时添加功臣名录。但是昭勋阁特制章,还是要给的。”赵桓说道。

    活人立陶塑铜像,那是咒人死的。

    赵桓给自己留了地方,但是并不打算立像。

    昭勋阁特制章才是赵桓此次的终极目的。

    授勋,总得拿出点东西来,这昭勋阁特制章就是告诉王禀,他必然名垂青史。

    而且昭勋阁特制章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免死,除谋反叛国外,皆可特赦。

    可世袭茵福子孙后世。

    当然了,只能用一次就是了。

    赵桓不觉得过分,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长驱数千里,使得中原免遭生灵涂炭之苦的功绩,当得此赏赐。

    其实昭勋阁特制章,并非赵桓独创,这是汉高祖刘邦搞出来的一套特赦制度。

    丹书铁券。

    帝王赐给功臣、忠臣的一种特殊凭证,随着时代的发展,丹书铁券也从丹书,变成了金书,名称也变成了金书铁券。

    皇帝和各大臣一分为二,具体从哪里截开,就看皇帝的心意了。

    保证了独一无二,不可被仿造之外,金书铁券的免死次数一般都在三次及三次以上。

    大宋也有类似的制度,赵匡胤当初黄袍加身之后,赐给了柴家丹书铁券,这份丹书铁券的效力要比历朝历代都要大得多,柴氏后人犯罪也不得加刑。

    也正因为如此,赵桓只能绕一个大圈,先建一个昭勋阁,数一数历代功勋的功过,然后在昭勋阁的基础上,加一个昭勋阁特制章来。

    否则直接赏下去丹书铁券,后患太多了,大宋这个丹书铁券效力实在是大的过分。

    丹书铁券,传于无穷,故曰世券。

    世代流传的免死令,赵桓当然还是慎重了些,只能免死一次。

    李邦彦依旧是那副不太聪明的样子,愣愣的看着名单出神,看着昭勋阁特制章的授予方式。

    “官家,臣就不用了吧。”李纲看着名单上还有自己,而且还要被授予特制章,吓了一跳,赶紧拒绝。

    君恩难受啊,李纲刚说了王禀,就轮到自己了。

    免死金牌是谁发的?那是皇帝发的!

    皇帝说有用,那就有用,皇帝说没用,那就没用。

    毕竟拿着丹书铁券的柴家嫡系,连太祖朝都没活过,就没得干干净净了,被杀还是自然死亡,是谁动的手,其实都不重要,反正是直系都死透了。

    直到仁宗朝的时候,仁宗皇帝才想起来还有个柴家,弄了两个有名无实连俸禄都极低的公爵。

    这俩公爵还不是柴荣的后人。

    那丹书铁券在哪里?

    没人知道,反正没在柴家人手里就对了。

    种师道的功勋自然值一块昭勋阁特制章,他也没有后人继承。

    王禀的军功拿这枚特制章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你老赵家不认是你老赵家的事,我王禀拿是我的事,这是我应得的。

    李纲就不一样了。

    他做的文政,很多政策都还没有发挥什么实际效果,甚至还有改革带来的阵痛,让李纲的名誉在民间,不是那么的友善。

    这会儿这昭勋阁特制章,拿着太烫手了。

    赵桓摇头,他已经想到了李纲会拒绝,他倒是蛮想按着李纲收下,最后想了想说道:“那就划去吧,以后加就是。”

    赵桓饶了一大圈,先立阁,再授勋,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自己授勋的昭勋阁特制章有效力。

    赵匡胤倒是在太庙偏室搞了一块太祖誓碑出来,誓碑高七、八尺,阔四尺余,平日里,用销金黄幔遮蔽,门钥封闭甚严。太祖遗训,唯太庙四季祭祀和新天子即位时方可启封,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

    上刻誓词三行:一为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一为不得擅上书言事人;

    一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然后呢,赵匡胤都还活着,柴家直系就死的干干净净了。

    赵桓专门作出个世人都能看的昭勋阁出来,目的就是为了昭勋阁特制章有真正的效力,真正的用于激励民心。

    跟着朕干,虚名实利,全都有。

    李纲显然明白了赵桓此举的目的,但是他还是拒绝了自己。

    “那就下诏让王禀归京吧。”赵桓对着赵鼎说道,让他拟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