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没有办法孙少宰
居养院的老人们,缺衣少食,比安济坊的条件差了很多,即使赵桓要来,经过了一轮打扫,依然能看到破败。 赵桓看着不断发着衣物,对着老人嘘寒问暖的朱琏,这个宫廷内的一品贵妃,对待百姓一点没有架子,已经当了皇后一整年了,丝毫没有一丝一毫自己是贵人的想法。 依旧是温润如水。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一点月窥人,倚枕钗横云鬓乱。”赵桓看着朱琏的身段,低吟了一首诗。 这首五代十国后蜀末代国君孟昶的词作,赵桓只说了半阙,下半阙是亡国之君的心路历程,赵桓才懒得多看一眼。 他的两千万字的《太平御览》的啃书计划,也啃了多半,啃到了赵匡胤灭十国的历程。 朱琏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一个小女人。 到现在还是如此,而且赵桓觉得朱琏完全没有践行她的说辞,她说要跟李清照学如何治理宫人。 而赵桓只看到了朱琏每天忙着给自己绣新的冕服,新年新衣服,本来御衣坊的事,朱琏觉得宫人的针脚不够密,自己来了。 “官人,都送完了。”朱琏回到了赵桓身边,笑盈盈的问道。 没了宫廷的那些琐事之后,朱琏也卸下了身上的担子,性情也变得越来越开朗。 连称呼也从官方严禁的官家,恢复到了官人的称呼。 “想什么呢?官人?”朱琏看着赵桓发呆问道。 赵桓晃过神来,笑了笑说道:“没什么,我们去工赈监吧。” 赵桓扶着朱琏上了车,自己也踩着木凳子上了车驾。 他坐在了大驾玉轳里看着车窗外,刚才走神,是想到了一句话,这个世上没有完美的人。 自己一直想让朱琏变成独挡一面的皇后,但是朱琏本来就没有这个资质,自己硬逼着,反而把她弄得手足无措。 “官人昨天去了军器监,臣妾和庆明宫的张婕妤商量了下,准备给官家纳几双鞋底。燕京风沙大,路也不好走,多纳几双给官家备用。”朱琏趴在窗格上,看着赵桓,眼神中带着不舍。 赵桓已经决定在年后朝议定燕京为行在的可能性,并且昨天也说到了这个事。 这代表赵桓已经准备好了,年后御驾前往燕京。说要去金国砸场子,他是不会食言的。 “我又不是去了不回来了,等那边的各种宫殿建好以后,朕会让人接你们去的。你要不怕吃苦,也可以陪着朕一起去。”赵桓用指尖刮了刮朱琏的鼻尖,刚才在居养院发棉服,鼻尖有一滴汗珠。 “这是擦了多少胭脂啊,都能抹腻子了。”赵桓随手在桌子上擦了一擦,桌子上居然有一道白印。 “啊!”朱琏本来还在娇羞,一听到赵桓调侃,立刻变得手足无措起来。 “臣妾第一次陪官人一次出宫,难免有些紧张,干嘛要说出来!”朱琏嘟着嘴愤愤不平的说道。 “还有官家说能让臣妾一起去燕京?”朱琏的眼神中带着无限的渴望。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嗯,燕京的城墙都修缮好了,那边的行宫建的不如汴京的皇宫精致,但是足够大气,本来就够大了,李太宰又加了一大堆的宫室,又大了好几圈。” “就是那边不如这汴京的皇宫精致,各局都还没搬过去。朕平日吃食都是赵英安排的,朕清淡点无所谓,就怕你不习惯。” 朱琏在皇宫里,甚至还如张棠华的权势重,一个一品的贵妃,还不如一个三品婕妤有威严。 赵桓其实也有点怕张棠华欺负她。 “官人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我不怕吃苦。只要跟着官人就是了。”朱琏的眼神中带着向往和渴望。 【系统提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除了进行体育锻炼以外,还有一种极好的方式去预防,那就是去势。】 【赵构用自己的八十一岁高龄,冠绝宋史,是经过事实验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去势之后,清心寡欲,无欲无求,无欲则刚,无欲则无百病,为了长命百岁,官家是不是考虑去个势?】 赵桓反应了一下,才想明白这个去势是个什么意思? 赵桓懒得理会系统的吐槽,这时候正是你情我浓的时候,狗粮吃撑了的系统跑出来吐槽而已。 赵桓走到工赈监的时候,朱琏香汗淋淋的跟着赵桓下了车驾。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啊!”赵桓感慨的说了一句,向着工赈监走去。 “参见官家。”赵桓看着黑不溜秋的孙博笑出了声。 当初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孙博还是个大搞封建迷信,崇信六丁六甲神术的粉面书生,现在这个黝黑的样子,可知这一年,为了工赈监奔波多么辛苦。 “参见皇……贵妃娘娘。”孙博暗自掐了一下自己,这差点说错话。 “孙少卿,来年开了春,就开始勘测向着汴京的铁轨的事,等朕去燕京的时候,这条汴京到燕京的驰道一定要有个章程出来。”赵桓笑着拍了拍孙博。 为了让孙博不搞封建迷信,就得让他忙碌起来,就不会想那么多的怪力乱神了。 “官家这时间上有点紧,要是官家五月出发,倒是来得及,要是四月出发,恐怕这草图得送到燕京了。”孙博实话实说,时间有点紧,工赈监勘测的人,已经放了年休。 就是过年没有年休,也赶不出来。 太过紧迫了,而且路段很长,路况极为复杂。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工赈监和军器监过了年,就正式立院了,你和何粟做好准备,你为正,何粟为副,一人分管一摊子事,一个管人力,一个管工赈分配。好好配合。” 赵桓平平淡淡的说道,孙博点了点头,说道:“臣知道了…要立院了?!” 孙博本来还没反应过来,说了个半截才大声说道,自己这是升官了? 他总是比别人的反映慢半拍,神经弧有点长。 “军器监那边主要由刘益牵头,也是军器院,你这个工赈院的院正,要好好做啊。”赵桓看着满脸惊讶的孙博,拍了拍他说道。 干活不升官,谁还跟着他赵桓干? 作为接替了禁军接收流民职责的工赈监,是赵桓敢于解散禁军的重要维持大宋稳定的手段,这已经拖了很久才升的院。 孙博这是回京述职,之前连汴京的城门都没进,被赵桓扔到了两浙路去收拢流民了。 “官家,这一年,工赈监结余了七百三十万贯,这是账。”孙博拿出个账簿。 赵桓看着孙博,大宋的人真的是生钱有道啊! 本以为几项大工程,疏通黄河、修筑堤坝、奉圣州军堡、太原城、燕京城、河北两路的大坑,这么多的大工程能自负盈亏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了。 结果现在赵桓听到了结余两个字。 “好多在工赈监挂名的民夫,其实都是工匠。好多工坊都会找到工赈监来找工匠,工赈监自发组织的工社,就负责和他们谈价格,本来只是谈价是不收费用,但是按照行规,有了一成的抽成,这样中间就有了这个结余。” “这一年工赈监为了这事焦头烂额,最后不得不给工匠定级,要不然就太乱了。这定级的事,百姓中的工匠趋之若鹜,越来越多的工匠在工社挂了名。最后就有了这么些盈利。”孙博指着那一条最重要的结余项说道。 这工赈监居然还有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雏形了?而且还带有一定的工会性质? 赵桓看着孙博,这家伙不简单啊。 想来也是,工赈监随着收纳的流民越来越多,这些流民可不是身无长技的,掌握了天下最多人力资源的工赈监,自发的进化出了这一项功能,也是情理之中。 “可以啊,孙博,你这尚书右丞,少宰的的名,不是白挂的,有点东西。”赵桓笑着说道。 孙博目露苦色,说道:“臣这不是没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