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 喊老师来了的班长
“今天医庐一个从御医院跟过来的医者,去赵承佑的府上,给他的八房的妾室接生,偶然间听到的。”王善面色不善的说道,他打一开始也不信,赵承佑会疯到这个地步。 但是,他仔细询问了那名医者,才确认了,的确如此。 杨幺锤了一下桌子愤怒的说道:“干这种事,就不怕他生孩子没……” 他的话没说完,直接被王善打断:“应该是错不了,今天有些粮商集中在了赵承佑的府上,赵承佑应该是盘算清楚了鄂州府到底有多少余粮。” “他们府中丫鬟说的这事,权当是有这会儿事,小心点无错。” 宗泽点头:“杨幺,你带人去鄂州仓,务必确保粮仓的安全,若是失火,拿你是问!” “得令!”杨幺站的板正,虎虎生威的离开了房间。 “你好好养病,我去粮仓看看。”宗泽还是不放心的说道。 王善拉住了宗泽,说道:“宗少卿,你七十了,哪怕是身子骨健朗,也没有这个熬法,回府上就歇了吧。” “杨幺也不是个糊涂虫,知道粮仓轻重。” 即使套着一层玻璃,王善还是透过鹰嘴兜鍪看到了宗泽眼中的血丝,他劝着宗泽。 当初在河北路的时候,王善是怎么样把自己裹挟的七十万人最后解散,全部交给宗泽? 就是因为王善信他。 宗泽满脸笑意的说道:“也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杨幺嘛,交给他了。” 宗泽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他的车驾还是往粮仓去了。 而赵桓在汴京,收到了数份让他非常堵的札子,赵承佑在鄂州放火烧粮仓,并非个案。 “反了天了!”赵桓让手中的札子扔到了御案之上,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对孟太后的担心,并不是无的放矢。 这个老虔婆,就这样从庐山归京,大刺刺的直接和自己正面硬刚,原来是真的有所依仗。 整个荆湖两路、江南两路、两浙路的常平仓都出了事。 江山社稷,土地,粮食,是绕不开的话题,赵桓从来没想到孟太后做的这么绝! “这几处现在都是失盗,过几天就是失火了。”赵桓看着手中的札子,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札子里是各州府上书,常平仓失盗,还未到失火的地步。 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朝代,什么势力,都会有叛徒。 哪怕是自己的亲卫军,亲从官们中,也有被收买之人,赵桓对此早有认知。 同样,孟太后手里握着大半个大宋江山的知府、知州、知县事,也不是铁板一块,所有人都忠心耿耿。 比如这赵桓饶了一次的苏州知府,就是孟太后的人。 失火这件事,就是由苏州知府上书言明。 孟太后从庐山走的时候,就已经往各地发了信件,倘若她在汴京有变,就把大宋这潭水搅得更浑。 赵桓将那本札子捡了起来,忽然笑出了声。 “塘口过来的倭国商船,那三千万两银料,是不是也被扣了?”赵桓笑着摇头问道。 赵英点头说道:“圣上英明。” “这个时候,还说朕英明呢!”赵桓差点被赵英给气到。 赵英赶忙解释道:“被扣住了,船被卡在了扬州的码头上动不得。臣正在和扬州知府说这是内帑办事,扬州知府还没回信。” “看来这次,孟太后是要朕看看这天下到底是谁的天下呀。”赵桓拿着手中的札子拍着,眼神中透着思索。 他也很想知道,这天下,到底是谁的天下。 “赵英,颁道圣旨给各州府,就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赵桓忽然张口说道。 他要看看,这天下到底是谁的天下。 “就这八个字?”赵英疑惑的问道。 赵桓点头说道:“就这个八个字,朕要看看,到底是朕的铡刀锋利,还是他们的脖子硬!” 陆宰是中书舍人,带着这道官家用了大玺的圣旨,找到了李纲,让李纲用印,然后通传天下。 李纲接到圣旨之后,已然了解了官家的内心想法,忿忿的骂道:“一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蠢货!” “侍郎中,把官家自登基以来的处斩的花名册找来,去内帑跑一趟,问赵都知,把官家这四年来的封赏明细拿来,和这份圣旨一起发下去。” 内帑的封赏明细,自然是大宋军卒们的斩首钱,五十贯一个人头,明码标价,想必这笔明细发下去,这帮知府知州知县事就懂了。 李纲之所以骂他们蠢,就是因为他们都是井底之蛙! 官家是以仁善通传天下,可是李纲可是切实知道官家的心狠手辣。 真的把官家惹急了,难办的是他李纲。 大宋这官员缺额,一下子空出来大半!走关系找门路的人,还不把他的家门槛给踏破? 到底是皇帝的刀快,还是这群出身士大夫的文臣们的脖子硬呢?这个问题,结果显而易见。 当夹杂着私货的圣旨通传各州、府、知县事之后,读书读魔怔的大宋朝臣们,这才品出了几分官家性情来,也接收到了来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宰,非常明确的信号。 大宋皇帝要杀人了! 大宋的读书人不知凡几,死了几百个知县事、知府、知州,连个水花都看不到。 就眼下大宋,很多位子,都有三四个人排着队在等着。 上京路、辽东路、高丽找不到人去做官,那是这群文臣们习惯了大宋的风花雪月,不愿意去这些贫寒之地罢了。 “李太宰呀,朕说你什么好。”赵桓得知李纲将自己解读圣旨的【笔记】借给了同僚们的时候,也是无奈的摇头。 这让赵桓想到了以前上初中的时候,喊“老师来了”的班长。 “臣是太宰,百官之首。臣不护着他们,他们都得给官家剁了。远离朝堂,他们品不出来圣意来,臣帮他们品出来。”李纲也是无奈。 这批知县事、知府、知州大多数都是大观年间的进士第,最后一批科举出产的官员,蠢是蠢了点,但还算能用。 官家明年还能打仗,不能误了伐金大事。 赵桓拿起了一沓札子,说道:“这几封侦破常平仓失盗案的札子,送到福宁宫,给太皇太后看看。” “告诉她,这天下,归根到底还是朕的天下。” 这群知府知州知县事,收到圣旨之后,常平仓失盗案最快的速度侦破,并且如数补齐,甚至还多了不少义捐的粮食和财货。 赵桓对官僚这种见风使舵墙头草、哄着不走打着跑的秉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钱和命比起来,看来还是命更重要一些,孟太后的确能带他们发财,但是赵桓能要了他们的命。 “内帑四年支出了近四千万贯的赏钱呀,朕这杀孽重呀。”赵桓也是头一次看账本,才知道四年光赏钱就发了四千万贯。 “在臣看来,不算重。”李纲也是第一次看账本,着实被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