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新人来投
酒宴之上,觥筹交错,杨勋乃是心思玲珑剔透之人,由他陪酒,自然不自觉的张旭便多饮了几杯,整个人看起来都有些蔫巴巴的,没有精气神。 朱振便命人撤去酒席,又唤来几个失去了丈夫的寡妇为仆人,在一旁侍奉,便叮嘱张旭好好休息。 一路乘船南下,张旭也很是困顿。 话说大元的海船质量着实堪忧,之前曾经发动过数次对东瀛的进攻,竟然都因为海船的质量藏于海底。 让吓得魂不附体的东瀛人一直以为他们有神风庇佑。 后来神风这个词,也在东瀛人的世界里屡屡提起,还出现过一个敢死队,也叫神风。 这位尚书大人,这一趟海船其实坐的也是战战兢兢,此时见朱振有意离去,连忙摆手示意朱振赶紧走。 朱振起身,张旭却开口问道:“老夫想抽个时间去学堂看看,不知道可否?” 朱振笑着说道:“先生先歇息几日,这两天在下有一桩大买卖要做,事后自然可以陪着先生在淮安转转。” 张旭亦是颇有风骨之人,加之喝了不少酒,便忍不住对朱振斥责道:“你既然有意弘扬圣教,为何又执着于商贾之事? 即便是野蛮如元人,也不屑于做生意的。” 这话倒是令朱振吃惊,没想到即便是这种铁了心给元人做走狗的张旭,其实在心底也是看不起元人的。 “非是晚辈市侩,实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伯爷,咱们什么时候又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水师大营内,茹太素一头雾水的看向朱振。 朱振瞥了一眼茹太素,笑道:“军情似火,可不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吗? 现如今有倭寇聚集在海州,图财害命,吾等前往清剿,劫其敌资以自用,稳住海州局势,岂不正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吗?” 茹太素一脸大汗。 听着朱振振振有词的道理,茹太素便知道,军山自成立水师以来的第一场海战即将来临。 别说是茹太素,便是朱振,指挥海战也是头一回。 上辈子倒是混过海军陆战队,但是那玩意跟现在的海战套路不一样啊。 到了海州之后,为了保证沿海的稳定下,朱振便开始肆意搜集各种各样的资料,尤其是对倭寇的资料尤为看重,他没有想到,小小的倭寇竟然在元末就已经这般嚣张了,未来的朱元璋竟然还将他们列为不征之国。 眼下这群倭寇就已经无法无天的祸害往外的商船,劫掠年轻的妇女,奴役乡里了。 常茂等人也是面色古怪,对于朱振的安排并不是非常了解,在他们看来,一群小小的倭寇,其实跟山贼没有多大的区别,难成大器的东西,为何朱振偏偏这么重视呢? 一个简单的清剿贼寇,搞得那么隆重,还说什么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让众人心里大为不解。 不过朱振一贯搞一些大家看不明白的事情,大家也早就见怪不怪了。 反正他是主帅,每一次都是他对,大家听命行事就是了。 戚斌问道:“虽然我们根本就没有正统的水师,但眼下乘船可以作战的,都是我们军山的老兵,总数三千五百多人,各种战船三百多条,区区一股倭寇,想来问题不大。 只是末将常年打渔,但是却不曾经历水战,不知道伯爷可有海战之术,提前教授我等?” 别看元末大家在水上经常打的脑浆子崩裂,但是眼下水军战术都非常落后。 陈友谅更是不会搞的不行,最后鄱阳湖一站,在极端优势的水军战力下,活活把自己玩死了。 朱振被戚斌问的也挠挠头,他哪里懂得什么水站之法? 难道说梯子型战术? 狼群战术? “本伯也是半路出家,哪里懂什么水站? 朱沐英,你不是跟着国公打过水战吗? 你来说说。” 常茂一脸茫然,“这个,振哥儿,你这就找错人了,之前咱们的水战都是徐达将军指挥的,我也只是奉命行事,咱就会杀人,水战太复杂,咱不懂。” 没人懂得水战……不过朱振对此不以为意,大不了以战代练,拿这些倭寇练练手,等到倭寇清剿的差不多,这支水师也大抵脱胎换骨了。 而朱振并不重视时下水战之法的原因,则是源于他自己的建军计划。 在他的计划里,这支新式的水师与以往的水军截然不同,无论是新式的风帆战船还是即将大规模装备的火枪、火炮等等武器,都将原本的水战之法带来划时代的改变。 就算现在是一群精通水战的精锐,不久之后当新式武器装备部队,也照样各个都成了新手小菜鸟,还是得从头学起。 现在首要的目的,就是提升这些菜鸟水军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这一伙倭寇的实力如何?” 朱振问道。 负责整理情报的杨勋说道:“有各式海船二十几艘,其中战船十艘,是东瀛的水军战船,人数则在两百左右,各个骁勇善战,下手狠毒,诸多被劫掠的海商都是船毁人亡,很少留下活口。” 朱振一拍桌子:“这就对了!咱们船比他们的大,比他们的多,人也比他们多,这就是碾压!还要什么狗屁水军战术?” 对于各种军事战术,朱振当真是一窍不通。 何况朱振一直是一个“装备论”的信奉者,认为当装备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便可以形成局势上的碾压,战术优势将会无限度的削弱。 尤其是这个科技落后的时代,只要自己的船够快、够大、够强,两军对阵,火炮齐射火枪轰鸣,对上任何一支水军都是碾压的姿态,战术落后一些完全可以慢慢的去总结,去进步!就像是在霍山遇到包围一样,说实话除却精彩的战术之外,最后能够坚守下来,靠得还不是火器的凶狠。 常茂和朱沐英对视一眼,算是认同了朱振的意见。 没办法,现在水军打仗,就这样,除了徐达、廖永忠、俞通海这样的军中大佬,应天一脉还真没有几个懂得水战的。 因为水战是个技术活,要么靠祖传,要么靠学习。 跟在陆地上,轮着大刀就能砍人他不一样。 眼下只能靠着自己慢慢摸索,慢慢的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水军战术出来。 杨勋看着挂在墙壁的简略地图,忧心忡忡说道:“海中洲岛屿众多,水道繁杂,若是贼人避而不战,依靠地形与我们周旋,则大大不妙。” 不过朱振对此早有准备:“本伯已有安排,定然让海寇无所遁形!” 正在这时,有军卒来报,“有义士盛庸、铁铉求见。” 这一刹那,朱振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 当年泉城执勤,他是去过大明湖的,知道济南府出了这位英雄豪杰,将朱元璋的画像挂在济南府城头,逼得朱棣差点死在济南府的大佬。 这可是在济南逼得朱棣无功而返的大佬啊。 而盛庸虽然自己记得不清楚了,但是好像是铁铉的同僚,甚至是上司一级的,只是自己历史不好,记不清楚了。 他们怎么跑到自己这里来了? 莫非自己穿越这么久以来,终于开启了王者光环? 终于不再给自己送常茂、朱沐英这种二手货了? “有请!” 朱振压制住兴奋的心情,努力装出一副镇定的样子。 不好表现的太兴奋,那样显得有点掉价。 杨勋等人一点都不觉得意外,眼下时逢乱世,稍微有点远大理想的人,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抱大腿,像是朱振这样的豪杰,早就在别人的注视之下了。 这仅仅是开始,想必在不远的将来,投奔朱振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没过片刻,两人自门外走进。 “在下盛庸!” “在下铁铉!” “见过伯爷。” 朱振淡淡的“嗯”了一声,摆摆手:“毋须多礼。” 嘴上说着,眼睛却在两个人身上大量,当然主要观察对象不是铁铉,铁铉主要战绩是守城,而且身子骨瘦削了一些,不像是军人,倒是盛庸长得孔武有力,一看就是个武将胚子。 此时铁铉拿出一封书信,笑嘻嘻的想要上前两步递给朱振,丝毫没有朱振心目中那种硬气的形象,“吾父与方克勤方大人乃是同窗好友,这是方大人的举荐信,请伯爷观瞻。” 他话音未落,耳边陡然响起一声炸雷般的呵斥:“站住!大营之内,岂可借故接近主帅?” 年轻,而且有几分轻浮气的铁铉吓得一哆嗦,下意识的后退了几步,手中书信俨然已经被人拿走,那人恭恭敬敬上前,将书信递给朱振,然后回头怒视铁铉:“老实站好!” 铁铉心里火冒三丈,想要骂人,可是见到这员战将五大三粗目露凶光,心里微微一颤,赶紧退回原处。 心里却很是不屑,一个破水师而已,据说现在兵员未至五千,战船也不过百来艘,牛气什么? 居然还玩起一军主帅的那一套,也不怕别人笑话……盛庸略一沉吟,亦说道:“在下亦有书信呈上,请伯爷过目。” 自有兵卒上前,将他的书信结果呈给朱振。 朱振将两封书信一一展开,大略看了一遍。 盛庸的书信是张大舍所书,信中倒也没说别的,只说盛庸在地方护卫一方,为乡邻称赞,志在军伍,请朱振看在主仆交情的份上,予以从军的机会。 但是又特别提到,毋须太过优待,可称量盛庸的本事,公平对待即可。 朱振是何其人物,如何猜不到张大舍心里想什么。 但凡是让张大舍写信的人,定然是交情不浅,而且必定是能力不俗的人才。 他虽然没有说让朱振优待盛庸,但是这封信本身的含义,就已经明了他的意图。 只是碍于主仆身份,不好开口罢了。 而铁铉这封信,就比较特殊了。 信中方克勤对于铁铉满是抱怨,说他的同窗好友非要将这小子送入军中,若是犯了军法,打罚都无所谓,甚至伯爷,您要是不开心,就砍了这小子,他们家族还有卑职都不会有一句怨言。 还会跟您说,砍得好。 方克勤的信里充斥着两个家族对着小子的不满,看来也是个天怒人怨的人物,其内部怨恨值甚至远超朱文正。 朱振就很好奇,就这么个小子,在未来几十年后,如何成为在济南城头跟朱棣掰手腕的? 不过朱振有一点坚信,就这小子不着调的样子,将朱元璋的画像挂城头这事儿,他还真不一定干不出来。 他瞅了瞅堂下的二人,想了想,说道:“跟二位说句实话吧,伯爷身在军中,自然不可能标新立异、公平守正,有些人情亦是不能拒绝。 但本伯有言在先,收下你们可以,可是在水师当中到底能占据什么样的位置,那就得取决于你自身的本事。 若是你当真有能耐,本伯举荐朝廷,封你们个指挥使都不在话下,可若是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那就莫怪本伯不近人情,怎么来的,你就怎么回去。 水师之中,各个都是骁勇善战之精锐兵卒,谁拖了后腿,触犯了军法,勿谓言之不预!” 盛庸慨然答道:“卑下明白!” 他有充足的自信,凭自己一身本事定然能在水师之中闯出头来!只要能成为军官,便可在附近安置家业,将乡间苦守的妻子接出来……铁铉白了眼朱振的手下,也答了一句“明白”,底气照样充足。 他铁铉可不是朱振这帮子粗坯一样的手下那种粗人,他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自幼便熟读兵书战策,料想以朱振的能力,不会看不出自己的与众不同,自己在军中基层,只是暂时的事情,也许用不了多久,一个副帅的身份就到手了。 朱振看了眼貌似很骄傲的铁铉,面上似笑非笑,淡淡说道:“那就这样吧,先安排你们住下,分发兵刃甲胄,今晚全军出发,出海剿匪,你二人暂且就在前锋队里效力,待清剿倭寇寇之后,本伯再为你等安排具体职务。” 盛庸面无一色,恭谨答道:“诺!” 心里则暗暗欣喜,看来自己来的时机不错,而这位伯爷将自己放入先锋队里,明显是称量一下自己的斤两,只要好好表现,岂不是立刻就能被大总管看入眼中,青云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