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终生
莫卧儿帝国东部边境省份比哈尔邦的巴特那地区,是莫卧儿与孟加拉叛军交锋的主战场。
巴特那西边是莫卧儿,东面为孟加拉,地处恒河流域南岸,是莫卧儿大军进入孟加拉的门户要地,此时此刻,王室的大军已向东进军,但这座要塞仍在围城之中。
王室军队的精兵悍将进入这片土地的同时,莫卧儿王阿克巴正在焦急地等待着来自大明的回信,此时此刻他并不知道自己麾下一支精锐的斥候队伍追击溃军杀入孟加拉腹地,并险些将来自大明的西少林方丈击毙于战场。
此时自称正义之王的阿克巴还未做好进攻有‘大明商贾’支持的孟加拉贵族的心理准备——他的葡萄牙顾问向他阐述印度洋上的局势,也让他知道过去与他亲密合作的葡萄牙人在此时靠不住。
说来吊诡,莫卧儿的阿克巴与基督教签订协议,使基督教得到进入莫卧儿的机会,可这份协议的目的却为了让葡萄牙在海上的船只保护麦加圣地的参谒者得到安全通行。
现在葡萄牙无法再达成阿克巴这一目的,如果不得到西洋军府的准许,他们出了果阿连自己的安全都无法保证;何况即使得到西洋大臣的手令准许同行,红海湾的航行却掌握在另一个明人——大明汉国王林凤的旧都西大城手下。
不让葡萄牙人保护,驶入红海湾的船只要依照乘客人头与货物重量缴税便大多能相安无事,可若让葡萄牙人的船保护,连人带货保管被吃干抹净一个不剩。
当然这只是个假设,没有葡萄牙人敢开船去汉国海盗出没的海域。
曾以小国大志伙同西班牙搏击深海,经商要瓜分世界殖民攻灭南洋数国的葡萄牙人,被林阿凤硬生生的逼成了陆上小媳妇儿,只能以雇佣洋枪队的身份活跃在次大陆的各个战场。
此时两军交兵最前线的巴特那要塞仍旧掌握在孟加拉叛军首领,当地的阿富汗领主已死在出城迎战的路上,收拢败军死守城郭的是已故领主的亲信,一个奴隶出身来自埃塞俄比亚的老迈黑人,名叫哈吉姆。
来自波斯的阿富汗领主或者说是部落酋长们统治着印度各个国家,长时间发达的海洋贸易使各族流动十分频繁,本地的军事系统也极为依赖来自阿尔巴尼亚的黑人奴隶军。
这些黑人被阿拉伯商贩转卖给印度或波斯贵族时身份为奴隶,大多数男人从小即被当作战士培养,拿一份俸禄终生效忠主人。
特别的是这个‘终生’,是其主人的终生,当主人死后他们将得到自由,并保留继续为军队效力的权利。
尽管他们不大可能成为新的贵族,却仍有机会成为某国某城邦或某部落新的军事长官,由于这个时代的印度军事长官只有一个词,所以暂且以队长称之。
哈吉姆作为印度次大陆的西来者已是第二代人了,自幼便以军人的身份生活在巴特那,此时接手了主人留下的要塞与守军。但由于主人出城迎战攻势受挫,大部分守军皆已向东溃逃,如今城中只剩下不到四百名和他一样想要为主人报仇的奴隶军。
形势对哈吉姆不利,几天前他在城上看着来自莫卧儿的大军潮水般掠过巴特那向东攻去,他们已失去向东退走的机会,莫卧儿的王室军队也烧毁了当地在恒河南岸放置的桨船,他们无处可逃,只能寄望东面的孟加拉贵族能够击退莫卧儿军将战线推回巴特那。
但这有两个前提,一是他们能活到那个时候,莫卧儿王军为防止他们袭击恒河上的辎重路线,专门留下两个千人队长在城外挖掘壕沟封锁要塞。
第二,在哈吉姆的认知中,孟加拉的那些贵族无法击败莫卧儿王军,在长达百里的战线上孟加拉叛军势力的军队几乎一触即溃。
莫卧儿军队的主力是非常精锐的骑兵与大量地方征召来穿裤头持短剑短斧的步兵,以及少量象兵与炮兵。
过去莫卧儿的精锐骑兵在战场上令人闻风丧胆,人马皆披挂扎甲的帖木儿骑士骑射技艺精湛,且能猛打猛冲;不过近年来由于统治者阿克巴和堂弟米尔扎的关系不好,军队中突厥骑手的比例正在减少,转而以印度北方拉杰普特人作为莫卧儿骑兵的主要兵源。
新的莫卧儿骑兵更关注冲锋速度,比较突厥骑手稍显穷困让他们不能为自己与战马置办蒙古式的具装扎甲,但他们同样拥有高顶盔锁链甲与护心镜,战场上勇猛程度不逊突厥人。
何况莫卧儿的步兵还有来自奥斯曼做工精良的火枪与火炮,即使战象与火炮被王军拉去东面攻打更重要的城镇,莫卧儿留在要塞外的步兵与骑兵仍旧会在野战中给哈吉姆的四百余奴隶兵带来灭顶之灾。
与莫卧儿相比,东部城邦只能使用战象与肉搏,因为反叛后的贸易环境让他们缺少火药。
西边有余汉国海盗兴风作浪,这里不再有阿拉伯商人光顾,甚至整个印度沿海都成为大明商贾的禁脔,他们卖来精织的棉布丝绸瓷器茶叶与各种各样数不清的五金工艺品,甚至像天时方丈这样在西南二洋军府有影响力的人还会少量售出做工精良的佛朗机炮与火绳鸟铳。
但在大明,火药与原料是绝对禁运的,除了四洋军府没有任何人敢碰。
那么,就算卖出再多火炮又有什么用呢?
没有阿拉伯人口中的中国雪波斯人口中的中国盐,没有马六甲海峡东边的硫磺,木炭棒子是不能爆炸的。
围城日复一日,城外的莫卧儿骑兵时常骑着高大且身形修长的阿拉伯骏马掠过壕沟大声呼叫,城中的粮食不多了,这令哈吉姆格外忧愁。
直到那个夜里,靠在城头抱着剑鞘睡着的哈吉姆被城头的嘈杂声吵醒,焦急的小队长向他报告,有人摸黑向城内用弓箭绑着书信射到城头的火把上。
信以孟加拉言语写成,请他在明日一早为部下配发素布头巾邀战围城军队,并在看到书信后在要塞北墙上用火把晃几下,开战后的恒河将会有接应他们的援军。
奴隶士兵们将信将疑地立在城头,哈吉姆攥着用小刀刻着‘少室僧’汉字的箭杆,点起一支火把向北方望去。
经过短暂令人窒息的平静后,他们看见——东北方夜幕下漆黑的恒河上有数不清的船灯一闪而逝,在那些转瞬即逝的巨大阴影中,隐约可见船上立着一根根高耸的长幡。
巴特那西边是莫卧儿,东面为孟加拉,地处恒河流域南岸,是莫卧儿大军进入孟加拉的门户要地,此时此刻,王室的大军已向东进军,但这座要塞仍在围城之中。
王室军队的精兵悍将进入这片土地的同时,莫卧儿王阿克巴正在焦急地等待着来自大明的回信,此时此刻他并不知道自己麾下一支精锐的斥候队伍追击溃军杀入孟加拉腹地,并险些将来自大明的西少林方丈击毙于战场。
此时自称正义之王的阿克巴还未做好进攻有‘大明商贾’支持的孟加拉贵族的心理准备——他的葡萄牙顾问向他阐述印度洋上的局势,也让他知道过去与他亲密合作的葡萄牙人在此时靠不住。
说来吊诡,莫卧儿的阿克巴与基督教签订协议,使基督教得到进入莫卧儿的机会,可这份协议的目的却为了让葡萄牙在海上的船只保护麦加圣地的参谒者得到安全通行。
现在葡萄牙无法再达成阿克巴这一目的,如果不得到西洋军府的准许,他们出了果阿连自己的安全都无法保证;何况即使得到西洋大臣的手令准许同行,红海湾的航行却掌握在另一个明人——大明汉国王林凤的旧都西大城手下。
不让葡萄牙人保护,驶入红海湾的船只要依照乘客人头与货物重量缴税便大多能相安无事,可若让葡萄牙人的船保护,连人带货保管被吃干抹净一个不剩。
当然这只是个假设,没有葡萄牙人敢开船去汉国海盗出没的海域。
曾以小国大志伙同西班牙搏击深海,经商要瓜分世界殖民攻灭南洋数国的葡萄牙人,被林阿凤硬生生的逼成了陆上小媳妇儿,只能以雇佣洋枪队的身份活跃在次大陆的各个战场。
此时两军交兵最前线的巴特那要塞仍旧掌握在孟加拉叛军首领,当地的阿富汗领主已死在出城迎战的路上,收拢败军死守城郭的是已故领主的亲信,一个奴隶出身来自埃塞俄比亚的老迈黑人,名叫哈吉姆。
来自波斯的阿富汗领主或者说是部落酋长们统治着印度各个国家,长时间发达的海洋贸易使各族流动十分频繁,本地的军事系统也极为依赖来自阿尔巴尼亚的黑人奴隶军。
这些黑人被阿拉伯商贩转卖给印度或波斯贵族时身份为奴隶,大多数男人从小即被当作战士培养,拿一份俸禄终生效忠主人。
特别的是这个‘终生’,是其主人的终生,当主人死后他们将得到自由,并保留继续为军队效力的权利。
尽管他们不大可能成为新的贵族,却仍有机会成为某国某城邦或某部落新的军事长官,由于这个时代的印度军事长官只有一个词,所以暂且以队长称之。
哈吉姆作为印度次大陆的西来者已是第二代人了,自幼便以军人的身份生活在巴特那,此时接手了主人留下的要塞与守军。但由于主人出城迎战攻势受挫,大部分守军皆已向东溃逃,如今城中只剩下不到四百名和他一样想要为主人报仇的奴隶军。
形势对哈吉姆不利,几天前他在城上看着来自莫卧儿的大军潮水般掠过巴特那向东攻去,他们已失去向东退走的机会,莫卧儿的王室军队也烧毁了当地在恒河南岸放置的桨船,他们无处可逃,只能寄望东面的孟加拉贵族能够击退莫卧儿军将战线推回巴特那。
但这有两个前提,一是他们能活到那个时候,莫卧儿王军为防止他们袭击恒河上的辎重路线,专门留下两个千人队长在城外挖掘壕沟封锁要塞。
第二,在哈吉姆的认知中,孟加拉的那些贵族无法击败莫卧儿王军,在长达百里的战线上孟加拉叛军势力的军队几乎一触即溃。
莫卧儿军队的主力是非常精锐的骑兵与大量地方征召来穿裤头持短剑短斧的步兵,以及少量象兵与炮兵。
过去莫卧儿的精锐骑兵在战场上令人闻风丧胆,人马皆披挂扎甲的帖木儿骑士骑射技艺精湛,且能猛打猛冲;不过近年来由于统治者阿克巴和堂弟米尔扎的关系不好,军队中突厥骑手的比例正在减少,转而以印度北方拉杰普特人作为莫卧儿骑兵的主要兵源。
新的莫卧儿骑兵更关注冲锋速度,比较突厥骑手稍显穷困让他们不能为自己与战马置办蒙古式的具装扎甲,但他们同样拥有高顶盔锁链甲与护心镜,战场上勇猛程度不逊突厥人。
何况莫卧儿的步兵还有来自奥斯曼做工精良的火枪与火炮,即使战象与火炮被王军拉去东面攻打更重要的城镇,莫卧儿留在要塞外的步兵与骑兵仍旧会在野战中给哈吉姆的四百余奴隶兵带来灭顶之灾。
与莫卧儿相比,东部城邦只能使用战象与肉搏,因为反叛后的贸易环境让他们缺少火药。
西边有余汉国海盗兴风作浪,这里不再有阿拉伯商人光顾,甚至整个印度沿海都成为大明商贾的禁脔,他们卖来精织的棉布丝绸瓷器茶叶与各种各样数不清的五金工艺品,甚至像天时方丈这样在西南二洋军府有影响力的人还会少量售出做工精良的佛朗机炮与火绳鸟铳。
但在大明,火药与原料是绝对禁运的,除了四洋军府没有任何人敢碰。
那么,就算卖出再多火炮又有什么用呢?
没有阿拉伯人口中的中国雪波斯人口中的中国盐,没有马六甲海峡东边的硫磺,木炭棒子是不能爆炸的。
围城日复一日,城外的莫卧儿骑兵时常骑着高大且身形修长的阿拉伯骏马掠过壕沟大声呼叫,城中的粮食不多了,这令哈吉姆格外忧愁。
直到那个夜里,靠在城头抱着剑鞘睡着的哈吉姆被城头的嘈杂声吵醒,焦急的小队长向他报告,有人摸黑向城内用弓箭绑着书信射到城头的火把上。
信以孟加拉言语写成,请他在明日一早为部下配发素布头巾邀战围城军队,并在看到书信后在要塞北墙上用火把晃几下,开战后的恒河将会有接应他们的援军。
奴隶士兵们将信将疑地立在城头,哈吉姆攥着用小刀刻着‘少室僧’汉字的箭杆,点起一支火把向北方望去。
经过短暂令人窒息的平静后,他们看见——东北方夜幕下漆黑的恒河上有数不清的船灯一闪而逝,在那些转瞬即逝的巨大阴影中,隐约可见船上立着一根根高耸的长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