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9章 记性好
看完三个内监,又看四个宫女,满宝便把他们带到隔壁的大房间里,除了吴公公是她单独扎针完,其他人都是躺到床上由刘医女他们试针。 刘医女和萧医女在宫里基本只服侍女眷,其实,后宫里除了皇帝和太子外,也只有女眷给她们服侍了。 所以内监脱了衣服躺在她们眼前,她们一下就羞红了脸。 但是满宝没让她们出去,而是将内监确诊的脉案拿过来看,问刘医女,“你认为要行什么针法?” 要扎什么穴道,怎么扎,扎多深,扎多久,病情不一,这些也都是不一样的。 刘医女磕磕绊绊的点了几个穴位,萧医女思考了一下没有补充的,小芍跟在满宝身边学习的时间更长,勉强补上了一个注意要点儿。 满宝点了点头,就告诉他们正确的针法,然后目光在几人身上扫过后定在了小芍身上,让小芍先来行针。 刘医女和萧医女松了一口气,退后一步让小芍上前。 小芍也是第一次在病人身上扎针,他平时都是在自己腿上练针,或是在他们家人身上练的…… 所以一时之间还有点儿紧张。 满宝让他先把穴位找到,她看了一眼,确认无误后就让他扎,一边扎一边还要背出此穴位的名称,应该扎的深度和时间长短…… 内监就趴在榻上静静地听着,满宝在点他背上的穴位时发现他脊背绷得很紧,就轻声安慰道:“没事,你是湿气入体,所以关节会痛,扎一段时间会好转很多……” 内监小心翼翼的看了眼隔壁,那里隔了一道帘子,里头躺的是吴公公。 虽然觉得不应该,但他还是小声问道:“周小神医,我这病需要吃药吗?” 满宝沉吟了一下,她已经从刘医女那里知道宫里的内监宫女是不能随便吃药的,所以道:“不必吃药,以后每隔五天你来扎一次针看看,扎上几次也就差不多了。” 内监悄悄地松了一口气。 有的人的病是不必要吃药的,但有的人却是不得不吃药,也只有单靠针灸起不了效果时,满宝才会提议吃药。 满宝带着三人看完这边的内监,看了一下时间后去捻了捻吴公公身上的针,便带着刘医女和萧医女到隔壁去看宫女。 她记性极好,谁身上的针要捻了,谁身上的时辰到了,她全都记得一清二楚。 只对着一两个病人时,刘医女他们还能跟上她,但人数一多,别说行针的针法了,就是脉案他们都会搞混。 更何况这些内监宫女身上的病痛还极为相似,大体上行针的穴位都差不多,却总有一些细小的差别。 比如说这边要先走足三里,那边要先走上巨虚,一不小心就给扎反了。 满宝看病都是一趟一趟的,一次性诊脉八人,扎针八人,扎完了该捻针捻针,到时间拔针,有时候屋里还躺着人呢,他们就要跟着出去诊脉了。 旁边就放着记录时间的滴漏,扎完这个的时辰要记下,到时间了要去捻针,到时间又要去拔针…… 直到这时他们才发现,做大夫,针法什么的不是最要紧的,记性好才是最要紧的。 因为不是一个病人呀,他们要一次性记八个病人,天知道周小大夫是怎么记住这些的? 反正第一次正式上手的刘医女三人很是手忙脚乱。 满宝指点完萧医女,看着她把针扎下去后便看了一眼屋角的滴漏,扭头对着隔着一道帘子的刘医女问,“那边的一床是不是要拔针了?” 刘医女就有些手忙脚乱,满宝就道:“慌什么,你先捻着这边,我去给他拔针。” 又看了一眼萧医女找的穴位,点了点头,过去了…… 吴公公早已经穿好了衣服,除了宫女这边的隔间外,他都跟着满宝满屋子的转悠,看着她是怎么教人找穴位扎针,捻针和拔针的…… 他回去后告诉太子,“奴才看着,周小大夫小小年纪能有如此医术一点儿也不奇怪,刘医女厉害点儿,一次能看三个病人,萧医女手不太熟,但好在聪慧,一次也能看两个病人,那药童愚笨点儿,胜在老实肯学,也能看两个病人,可周小大夫对着八人都能游刃有余,还能间歇教他们东西。” 一句话,记性那是好得不得了! 宫里专门训练过这方面的宫人可能都比不上周小大夫。 太子问:“那里头有没有多出来的东西?” 吴公公低头道:“如今还没有异常。” 太子便冷笑一声道:“除了东宫之外,后宫的,有找上你想要过来看一看的也全都安排过来吧。” 吴公公低声应下。 他扎针也快两个月了,两个月,正是当初周满说的绝对不许的期限,所以这段时间,鬼魅魍魉应该都要冒出来了吧? 满宝对这一切一无所知,她从东宫里出来的时候,刘医女三人脸色苍白,神情疲惫,脑子昏沉沉的,差点连路都走不了了。 满宝看了他们一眼后道:“回去以后你们自己订一本空白的册子用来记录医案,每一例医案下都空一些,你们要是记不住时间就记在本子上,多看几次就记住了……” 又道:“你们晚上回去最好把今天的医案全都背下来,包括用的针法什么的。” 她幽幽叹了一口气,他们的记性太差了。 第二天郑大掌柜听到了满宝的抱怨,忍不住乐道:“不是他们记性差,而是你记性太好了。” 趁着小芍在前面忙,郑大掌柜直言不讳的道:“小芍天资一般是真的,可刘医女我是暗暗考校过的,她的记性可不差,比我们带的几个徒弟还要强一点儿,就是可惜了……” 满宝一边吃午饭一边问,“可惜什么?” “可惜她是女子,错过了学医最好的时候,”一旁的丁大夫吃完了,把碗筷一放,擦了擦嘴巴后道:“她今年十七了吧?记性已经比不上前两年了,她要是早两年遇见你,应该学得更快。” 满宝不赞同,“十七岁的记性也很好的,他们就是懒散惯了,所以才记不得,他们要是天天需要背很多东西,记性也会越来越好的。” 丁大夫不免好奇,“你在益州学的时候需要背很多东西吗?” 满宝叹气,“是啊,庄先生布置的课业,当天在济世堂里看到的医案,还有回去学习医案翻找书本记下的东西……” 明里暗里她可是有三个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