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奶爸日记:(17)
“这个不碍事,只要不抢生意,人家多是不会在意的。” 警员随意的摆摆手,指了一下那边道:“就像那家服装店而已,他们又不卖鞋,外边扎个卖鞋的摊子,反而可能会给他们招揽些客人来,自然不会不愿意。” “这样啊,也是。”安小泉点头明悟,接着又问道:“不过这得多少钱啊?得要不少吧?” “是不少。”警员点头道:“咱们这儿大概都是要一千块钱,有多点的,有少点儿的,但都差不离,你要是有这想法,我觉得这个钱值得花。” “一千块的话,确实不错。”安小泉点头,很满意这个价格,但马上又叹息道:“可惜我没钱啊,暂时是做不了了。” “那就为难了。”警员也叹息,看了看安小泉,又看了看篮子里的小碧莲,略微迟疑一下,咬咬嘴唇道:“不过你要真有这心思的话,我觉得我可以帮忙。” “哦?怎么说?”安小泉抬了抬眼角,不着痕迹的又往锅里添了两个肉串。 “是这样的。”这警员微微抬了抬下巴,摆正脸色解释道:“我有个表姐,也是在这儿街上开店的,如果你真想租个铺头,我可以去跟她说说,兴许能让你赊欠一段时间。” “真的吗?”安小泉眼睛一亮,略微想了一下便点头道:“那就拜托你去帮我说说吧,我是真的想扎个固定摊,你让她放心,铺头的钱我顶多欠两三个月,到时候一块儿还她。” “行。”那警员点头应下,又吩咐道:“今天你先忙着,等明天早上,也是这个时候,你来这里等我,成与不成都等明天再说。” “谢谢了。”安小泉诚恳的道谢,低头在锅里略微翻弄了几下,将几个串串捞出来道:“给你,我这儿也没什么值钱东西,多加你两个肉串儿,就当谢礼了,放心吃。” “哎呀,客气了。”警员接过肉串儿,咧嘴笑了笑,然后摸兜问道:“其他这些多少钱?别不收,大清早的,不能让你开门赔钱。” “十块就行。”安小泉摆手随意道:“这些东西一起算你十块,是个意思就行。” “喏,给你。”警员点头,掏出十块钱递过来,又提醒道:“记住啊,明天早上,还是这里,别忘了。” “不会忘。”安小泉笑着应下。 “那行,你忙着我先上班去了。”警员也不再多说,把肉串儿装起来,骑着车就走了。 安小泉目送他远去,低头看看手里的十块钱,略微笑了一下,便摇摇头再次将碧莲抱了起来。 接下来,街上行人渐渐多了起来。 或许是因为小吃品种多了的缘故,安小泉今天生意也出奇的好,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情况大致如下: 来买小吃的人,本来只是想吃个肉串儿解解馋,但看豆腐做的那么好看,就又忍不住买了个豆腐。 然后等买完了豆腐,发现蘑菇比豆腐还要贵五毛钱,就觉得蘑菇应该比豆腐好吃,所以又买了个蘑菇。 而等他们吃了蘑菇以后,通常都会说一句:老板,再来一串儿! e~ 如此状况下,摊子上七十多个串儿,不到十一点竟然就卖完了。 安小泉又在街上逛了一圈,琢磨着是不是要再买一些材料回去处理一下拿来卖,然而想了想,最终还是直接回家了。 毕竟一来一回都要不少时间,再回来的时候,街上说不定就没人了,还是等下回再多备点货吧。 如此,数了数今天挣的百十块钱,安小泉便把小碧莲绑在身上,骑着自行车回家去了。 又是一天清闲。 第二天早上,给刘白水两人留了些饭,安小泉便又骑着自行车往街上去了。 他抱着小碧莲边哄边喂,在昨天摆摊的地方等了大约半个小时,终于见那警员骑着自行车过来。 “呦,来了?等了好久了吧?”警员在安小泉面前停下车子打了个招呼。 “没多久,也是刚来。”安小泉摇头笑了笑,然后直接询问道:“你那个亲戚家在哪儿?咱们现在就去看看吧。” “行,走吧,就在十字街南,也是一个服装店,离这儿没多远。”警员点头,直接骑着车子往那边去了,安小泉连忙将碧莲绑好,骑着自行车跟上。 十字街南,是谭桥乡专门卖衣服的地方,有摆摊的,有开店的,卖的大都是些山寨牌子。 就是那种:老板开价三百,你稍微谈一谈价,然后十块钱就能拿走的山寨货。 安小泉跟在警员身后,很快就来到了这边,因为今天不赶集,时间又早,几乎每个店铺都是关着门的,只有一两家在进货的商户忙碌。 两人又骑着自行车行了一段,最后在这条街道中央位置停下,这里环境稍好一些,附近的店铺都打理的有模有样的,有一家甚至还贴了瓷砖,看上去亮眼的狠,把其他店铺都比下去了。 “来吧,这里。”警员在路边停下车子,然后带着安小泉来到那家富贵店铺的斜对面,也是一个挺大的铺子,只不过简陋了些。 “先说好啊。” 警员在店铺门前停下,却并没有上前叫门,似乎有话要提醒,拉着安小泉轻声道:“我这表姐脾气不太好,我昨天跟她说的时候,好像不是很愿意的样子,具体怎么样,你来跟她细说,记住,有什么话好好说,千万别顶嘴,我表姐脾气真的是一点就炸的那种,我当警察的都害怕。” “这样啊,你放心。”安小泉心中了然,不是很忧虑。 毕竟以他的阅历,什么人没见过啊?该怂的时候还是怂得住的。 “那行,你先等一下。” 警员点头,随即上前去敲门了。 “冬梅姐?冬梅姐?醒了没?我是秋生啊,冬梅姐?” 里面人应该睡着,这警员连续叫了几声,又敲了好一会儿门,才听见里面有些许声响传来。 两人在门外稍等了片刻,终于听见嗤拉一声,卷帘门打开了,一个神色倦怠三十左右女人站在了门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