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抵乌
俄罗斯和乌克兰虽然毗邻而立,但两个国家首府之间的距离,依旧有几百公里,所以飞机,是李亚东的首选交通工具。 在谢列梅捷沃机场包下一架小型客机,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奔赴乌克兰。 同行的除了出行四人组以外,还有维克多在内的六名保镖,以及战斗少女她爹,老伊万。 之所以带上这么多保镖,也是必要之举,如果说俄罗斯的治安只是有点小乱的话,那么乌克兰那边,就是大乱。 平心而论,叶利钦虽然没有什么大作为,但跟克拉夫丘克一比,简直就是大才。 这位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乌克兰·领导人、经济学副博士、财经大学教授,对于他短暂政治生涯期间的作为,日后的国际舆论大多会在前面冠以一个修饰词——毫无。 他后来甚至不得不主动建议乌克兰议会,缩短议会和总统任期,估计实在不好意思再当下去。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克拉夫丘克此人对于中国,还是相当友好的,算是中乌友好的奠基人。失去大位后,将会担任乌中协会主席。 在乌克兰穷困潦倒、不得已要出卖军工技术度日的时候,发挥了巨大作用。 至于老伊万,那是必须要带上的,他是前往乌克兰的敲门砖,得靠他,来叩开乌克兰的军方大门。 当然了,他其实说老也不算老,也就四十多岁,就是长得比较着急,或是说衰得有点快,与他风韵犹存的媳妇儿、也就是战斗少女她妈,截然相反。 飞机快要抵达乌克兰首都基辅的时候,李亚东透过舷窗注意到地面上有片废墟,或是说一块死亡之地,如同东欧女人白皙皮肤上的一道狰狞伤疤,特别显眼。 “这是?” “切尔诺贝利市。”旁边的老伊万探头一望,用沉重的语气回话。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他这么一说,李亚东就明白了。 也不可能不明白,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核泄漏事故,稍微读过几本科普书的人,应该都知道。 从某种层面讲,乌克兰的经济之所以始终无法复苏,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爆炸,也有很大关系。 这座前苏联最大的核电站,爆炸于一九八六年,灾难性的大火造成了放射性物质的大规模泄露,而苏联政府并未将它公布于世,而是进行了消息封锁和隐瞒。直到瑞典境内被发现放射性物质含量过高时,此事故才曝光于天下。 它的核事故评定为七级,也是顶级,放射性物质污染了欧洲大部分地区。 特别是乌克兰本国及周边的几个国家。 本国内,核电站七公里之内的松树、云杉凋零,近一千公顷森林逐渐死亡。七千余人死于这场核污染,超过十三万人从危险区域撤离,政府不得不为妥善安置这些灾民,开辟了斯拉乌捷奇新城,并为灾民们建设了两万多幢新住宅。 但你以为这样就算给民众一个交代了吗? 不可能,核污染的灾难异常恐怖。 后来发现,即便是距离三十公里以外的“安全区”,其实也并不安全,癌症患者、儿童甲状腺患者和畸形家畜急剧增加。即使是八十公里外的集体农庄,20%的小猪生下来也发现眼睛不正常。土地和水源被严重污染,成千上万的人被迫离开家园,又一轮新的救灾重新工程开始启动。 不仅于此,受核污染影响,乌克兰的食品出口贸易,几乎完全中断,没有国家再敢购买它们的农副产品。 前苏联和乌克兰政府,为此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经济代价。 而在国外,你搞出这么大的核污染,他国政府岂能放过你? 就好比距离最近的白俄罗斯,受核污染影响,失去了20%的农业用地,二百二十万人居住的土地遭受污染,上百个村镇人去屋空。 不弄点补偿,如何平息怒火? 而白俄罗斯还算好的,核泄漏的时候起码是苏联同盟国之一,意思意思也就行了。而其他的同样受到核污染的欧洲国家,可就没那么好说话。 该赔偿的,还得赔偿。 这就又使得苏联和乌克兰政府,背负了一大笔债务。 以前有老大哥罩着还好,但苏联解体之后,这笔债务自然就归乌克兰自己承担。 可以说很长一段时间里,乌克兰政府都备受这笔“内忧外患”的经济债务所折磨。 “老板,马上准备降落了。”这时,维克多提醒道。 “这么快?”李亚东诧异。 基辅原来距离切尔诺贝利这么近,才几分钟时间啊? 这倒是他未曾预料到的。 “伊万先生,切尔诺贝利和基辅之间相隔多远?” 老伊万回话道:“六十八英里。” “……那不就是一百一十公里?”李亚东楞了一下,问,“不会有影响?” 既然瑞典那边检测到的放射性尘埃都超过正常值的100倍,那离得这么近的基辅…… 虽说距离核泄漏事故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但专家也说了,这种灾难的影响至少会持续上百年! “这个……应该没有什么太大影响吧,毕竟基辅这边生活了这么多人,还是首都,真要有大影响,政府肯定早就有所动作了。” “应该?好吧……” 李亚东不由一阵无语,倒是突然有点后悔,早知如此,这摊子事他指定不能干。 他从没有宣称自己是什么大公无私的人,虽然想为国家做点贡献,但前提是,绝不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 速战速决。李亚东心里想着,赶紧办完事后离开,不能在这边多逗留。 要知道他连婚都没结呢,而据说这种辐射,对于下一代的影响很大。 他两辈子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孩子,可不想将来的孩子生出来有什么毛病。 三分钟后,李亚东一行顺利降落在茹良尼国际机场。 还未下飞机,李亚东就被机场内部的景象,馋得直掉口水。 这是一座军民合用的机场,建立于一九二三年,当时为全军用,二战结束之后,建设起航站楼,直到前不久苏联解体,才开通飞往临近几个国家的航班。 机场内部的停机坪上,不仅停放着几架民用客机,还停摆着不少“大杀器”,机翼下方悬挂着的导弹,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乌黑的幽光,凶气凛凛。